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剽竊其他專家的文章,並習以為常;“學術霸權”,利用自己的評審者地位,打擊、壓制其他教授或者年輕學者;道德淪喪,個別教授“五毒”俱全。

第36節:改革行政幹部隊伍

熊丙奇這是從他們的人品上說的。有什麼制度保證他們都認真呢?

鄭元芳對於教學,我們對每個教授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必須給學生上課,不以教授的名望而改變,而且,低年級的課、高年級的課都要上。對教師的上課質量,學校有完善的學生評估系統:每門課上完後由學生根據準備是否充分,上課是否熱情,知識是否足夠豐富、佈置的課外作業是否及時批改,考試題目是否反映課堂教學內容等指標打分。分值為1~5分,打分結果將影響到這位教師第二年的工資待遇,還會影響到他的職稱晉升。

作者補記國內某大學的教師職稱晉升條例這樣規定:

晉升副教授的條件:

1、發表3篇SCI或者EI論文。

2、每年10萬元課題經費。

3、為本科生上一門課。

晉升教授的條件:

1、發表5篇SCI論文或者EI論文。

2、每年20萬元課題經費。

3、為本科生上一門課。

據說,這是量化的硬指標。從這些指標,我們可以推論:

1、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做科研、寫論文。

2、教學不能沒有,你好歹也得上一門課。

3、只要上過課就可以了,上得好壞沒關係。

老師都不笨,誰不會作這樣的推論呢。

熊丙奇在美國,副教授以上教席就是終身教席(在由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和美國大學聯合會共同釋出的關於學術自由和終身職位原則的宣告(1940年)中,終身職位被看做是保證學術自由、提供經濟保障以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職業的一種手段。見《美國教授終身制及其對中國高校教師任用制度改革的啟示》,周文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5月。),是不是也存在如國內一樣評上教授後就無所作為的現象?

鄭元芳當然也有,但是很少。在美國大學要做到副教授,一般要經歷三道非常嚴格的篩選;做到教授,則有四道非常嚴格的篩選。嚴格的篩選確保了教授隊伍裡的人都有共同的思想:在大學裡要做一個傑出的教授,既要教好書,又要做好研究。第一道篩選,是進學校的大門,一般學校有很嚴格的面試,只有優秀的應聘者才能被錄用;第二道篩選,是進入學校工作三年以後,學校會對你進行整體評價,如果評價很差,就讓你走人;第三道篩選,就是從助教到副教授,或者說獲得終身教席的篩選,這是最嚴格的一道關,因為一旦過了這一關,學校就將給你終身席位,明確告訴你沒有正當理由不得解僱你。學校在篩選時,會請校外權威的教授進行評價,一般只有在世界範圍內的同年齡段裡取得前幾名的地位,才可能被最好的大學聘任。而要成為教授,還要面臨又一道篩選。

熊丙奇國內大學現在的問題是,不可能用那麼高的門檻要求前來應聘的人,因為學校的薪資待遇還不足以吸引最優秀的人來應聘。另一方面,已經成為教授的人,在過去並沒有經歷嚴格的篩選。

鄭元芳解決這一問題,確實比較難,需要一步步走。我認為,對於年輕的應聘者,就要實行較高的薪資待遇,我會盡力在交大的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裡這麼做。今後,所有新進的人員都應該按照我所說的幾道篩選程式來篩選,不能夠對新進人員設立很低的標準,如果新進教師沒有經過嚴格考核、篩選就進來了,又會造成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對於教授隊伍,我們也必須進行改造。國內很少有大學將教授稱為終身教授的,從規章制度上說,教授是合同工,而實際上,基本上都是終身的。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好。對教授來說,他不會認為教授崗位有多麼的珍貴,不像國外一流大學那樣,獲得終身教授席位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他會努力工作來珍惜自己的榮譽。但終身教授絕不應是一個教授最終追求的目的。拿我來說,給我十個終身教授席位,我也不會停止工作,我的追求是做最新的東西,做最好的我。我們每個教授都會這樣,只要他對學術充滿崇敬,對事業充滿執著。

熊丙奇你具體打算怎樣改造教授隊伍?

鄭元芳我要具體分析每位教授的情況,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有的教授如果已經不具備創造知識的能力,那麼我希望他能多承擔一些教學工作,多上一些課,他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