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屋子裡都聞到了香氣。
俞大猷咧著嘴,別提多得意了。
唐毅卻是面色凝重,“老哥,你最好趕快去找青縣衙門,還有天津的府衙。”
“大人的意思?”
“趕快把荒地都買下來,哪怕借錢也要買,要不了幾天,天津水稻的大名就會人盡皆知,那時候滿世界的神仙都來搶田地,你鬥得過人家嗎?”
俞大猷嚇得一躍而起,連晚飯都沒吃,撒腿就跑,回到營地,帶上了兩百名騎兵,氣勢洶洶,殺向了各級衙門。
不愧是帶兵的,俞大猷辦事就是乾脆,刀架著脖子,一圈轉下來,除了有主的田之外,小站周圍,七成的荒地都落到了俞大猷的手裡。
搶田大戰,比起上陣拼殺來的還要累,俞大猷還要感到慶幸,因為唐毅的提醒,稍微晚一點,那麼多的田地就要和他,還有手下的兄弟擦肩而過了。
由於不斷有人前來拜訪唐毅,他做什麼都被人盯著,當聽說唐大人屯田豐收了,好些人就買了一些大米回去,送給了親朋好友。
一嘗之下,可了不得,米粒橢圓,晶瑩透亮,堊白極少,潔白有光澤,蒸煮時有香味,飯粒完整、軟而不糊,食味好,冷後不硬,清香適口。
拿來煮粥,更是晶瑩透亮,宛如碧玉,品嚐起來不亞於美酒瓊漿,酣暢淋漓。
比起江南最好的粳米,還要美味許多,一時間聲名遠播,好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哪裡產的水稻,竟然如此之好?
一問才知道,竟然是唐大人在天津屯田所得。
“唐大人心存百姓,不辭勞苦,親歷親為,種出如此極品稻穀,莫非是上天之助嗎?”
唐毅有了超凡入聖的勢頭,和他聯絡在一起的事情,都多了一絲神秘。
由於稻穀是俞大猷屯田所得,大家就以他屯田的兵站為名,稱為“兵站稻”,或者叫“小站稻”,私底下也有人稱為“唐氏稻”。總而言之,小站稻米,一炮而紅。
不只外面的人知道了,就連嘉靖都嚐到了小站稻。
米香撲鼻,嘉靖食慾大開,居然喝了兩碗粥,平時可是連一碗都喝不了。黃錦咧著嘴,小心伺候著,嘉靖擦了擦嘴巴,笑道:“這個唐毅還真是人才,放在那裡都能折騰出動靜,朕真想把他調回京城。”
第751章唐毅的決心
唐毅的心情很不好,非常非常不好,幾千年的歷史,古今中外,誰也不例外,要想名流千古,讓所有老百姓都記住,就需要擴張,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莫不如是。而抱殘守缺,哪怕對老百姓再好,比如漢文帝,比如宋仁宗,比如明孝宗……離著聖明天子都差著好大一截,無論如何,開疆拓土都是必然的。
而且在一個封閉的系統,進行縫縫補補的改良,遠不如翻天覆地的變革來的實在。唐毅看得明白,必須對外用兵,必須擴充土地,開拓航路,佔領新的底盤,創造新的利益,才能保證未來的改革成功。
要想打仗,重機槍沒有被髮明之前,騎兵一直是戰場的主宰,哪怕火器大量裝備,騎兵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推動兩件事情,小站屯田,果園養馬,算起來,養馬要比屯田重要一萬倍,十萬倍!
屯田最多算是玩票,養馬才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
整個一個夏天,只要有空,就去果園檢視,可是結果卻和他的設想越來越偏,經過半年時間,馬兒絲毫沒有膘肥體壯,反而十分瘦弱,經常生病,最可氣的馬比起笨兒都高不了一尺,跑起來還不如笨兒快!
唐毅都快氣瘋了,老子怎麼養了一群驢啊!
別說唐毅,就連信心十足的俞大猷都不停嘀咕,大話狂言可是說出去了,要是養不出好馬,豈不是自打嘴巴?
丟了面子事小,弄不出合適的戰馬,就沒法解決俺答的威脅,不把草原擺平了,九邊囤積幾十萬的大軍,每年耗費一兩百萬的軍費。
沉重的包袱兒壓在肩頭,還能幹什麼事情啊?
他們兩個都愁壞了,想來想去,唐毅覺得不能閉門造車了,他給馬芳寫了一封信,不到十天時間,馬芳的兒子馬棟就趕來了。連馬都沒下,繞著果園轉了一圈,又跑到山崗上,仔細觀察,最後馬棟搖著頭,唉聲嘆氣。
“大人,容小子說句不客氣的,這些人最多拉車耕田,想要上陣打仗,根本是做夢!”
俞大猷氣得山羊鬍亂顫,“賢侄,不都是四條腿嗎,多喂點精飼料,到了戰場上,不一樣跑嗎?”
聽著俞大猷的話,馬棟想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