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戚繼光襲擊大板升城的勝利,那是以總督唐毅作為誘餌,吸引住俺答大軍實現的,不說危險巨大,下一次俺答也未必會上當。
可是唐毅給出的辦法,卻解決了這個難題。
明軍眼下缺少的就是四條腿而已,有了戰馬,就能追得上俺答的主力,就能保護糧道安全,就能長途奔襲,連續作戰。當馬匹把戚家軍等精銳兵力,送到了韃子面前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宣佈明軍的勝利了。
而且馬匹多了,偏廂車一類攻防兼具的武器就可以大量製造,總而言之,失去了速度優勢,俺答不值一提!
俞大猷領會了唐毅的想法之後,興奮的好幾夜都睡不著覺,一直困擾著大明的戰馬難題總算有了解決的希望,唯有戰馬充裕,九邊才能轉守為攻,大明才能不被欺負……
雖然身處江湖,卻能憑著一己之力,革新馬政,解決二百年的難題,唐毅真的是超凡入聖,比起陽明公,猶有過之。
俞大猷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只是唐毅可沒有盲目樂觀,他請教了老農,用果園養馬,還是有風險的,比如馬匹會不會偷吃成熟的水果,會不會破壞樹木,果園裡的雜草,能不能填飽馬兒的肚子,一畝地果園,能養幾匹戰馬……
唐毅沒有著急,十分耐心地實驗,他先是引進樹苗,在山中廣泛種植,接著把購買的近百匹小馬,放養到了山中。
結果第一天下來,剛種的樹苗遭到了毒手,被馬兒給踩斷了。唐毅不得不安排人手,每天隨著馬群行動,保護樹木。
又過了些日子,果樹活了,抽出了嫩綠的新葉,有些淘氣的馬兒就把新葉給啃光了。唐毅又不得不讓人額外準備草料,每天先餵馬兒一遍,讓它們吃個半飽兒,不太美味的果樹葉子就不會成為它們的選擇。
只是和當初唐毅的設想有些出入,人工和草料的錢增加了一大塊。
果然知易行難,養馬磕磕絆絆,可是另一項實驗卻大獲成功,唐毅在小站推廣水稻種植,眼看著進入了秋季,站在田邊,似乎都能聞到飄出來的米香,不用問,準是一個豐收年!
第750章稻穀飄香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南運河水夾帶著漳河從黃土高原捲來的泥沙和氮、磷、鉀等有機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鹹,化鹼成腴,構成了絕佳的水稻種植土地。
唐毅還記得後世小站稻可是享譽海內外的好東西,煮出來的米飯清香適口,廣受歡迎,可是搬到了小站居住,卻沒有發現種植水稻的跡象,大惑不解。
他乾脆找來了天津的縣誌,仔細研讀,尋找答案。
小站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從宋遼時期,就有屯田的記錄,當時遼國和大宋以海河為界,大宋為了抵禦騎兵南侵,就在己方一側,大力屯田,種植水稻。希望用水田、泥塘,水渠組成防線,擋住遼國的鐵騎。
從軍事角度考慮的屯田方案,當然不夠經濟,後來廢棄了,此後歷朝歷代,不斷有人看重天津一代的膏腴之地,上書當時的朝廷,屯墾種田。
看到這裡,唐毅暗暗擦了一把汗,心說沒有立刻指手畫腳,找來縣誌研究,還真對了,要不然就鬧笑話了。
他很想知道,為何歷代都有提議,最後卻不了了之呢?
唐毅著重看了大明立國之後的記錄,朱棣就曾經派士兵到天津屯田,弘治年間,大臣丘浚提議在直沽“截斷河流,橫開長河一條,收其流而分其水,然後於沮洳處築為長堤,隨各為水門,以司啟閉。外以截鹹水,俾其不得入,內以收淡水,俾不至浸。”
丘浚的目的是“化斥鹵為良田”。
唐毅總算是如夢方醒,小站靠近大海,地勢低窪,容易出現鹽鹼化,種水稻完全可以,卻需要興修水利,說白了,就是需要不斷投銀子,當朝廷有錢的時候,也有動力,屯田就能成功,一旦財政困哪,沒了投入,久而久之,也就荒廢了。
無利不起早,在天津種水稻,究竟是賺,還是賠呢?
唐毅經過一番研究,無奈發現歷代賠多賺少,究其原因,也十分簡單,一來是投入不夠,形不成規模,二來相比南來的漕糧,小站水稻成本高,米價貴。
唐毅野心勃勃,想要立地成聖,光靠著幾本書還遠遠不夠,他想做一些真正利國利民的事情,位卑未敢忘憂國,才能感動人心,馬政是一個,糧食也是一個。
只要能辦成了,對他的聲望絕對有巨大的幫助,沒看到老前輩王安石就是在地方治理,政績斐然,三十年養望,才一舉宰執天下,推行變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