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6部分

們在重修大佛並鍍金,大多數羅漢塑像和人格化的各種屬性的像都排在過道上,等著安置它們的佛堂或神龕完工。大殿內佈局勻稱,洋溢著昏暗而醇美的色調。木雕刻的天花板是四角圓穹頂支承拱型的,使卡蘿爾想起在阿爾罕布拉宮之所見,不過這精工細雕的天花板上原色的塗層比起摩爾人那種白色結構來,顏色豐富多了,而且使殿內產生了一種更溫暖、更深入的和諧。高高的供桌後面的各個佛堂是用漂亮的木雕扇從廟的主體以及彼此隔開的,扇後面襯著富麗堂皇的翠綠(佛的顏色)織錦緞,從桶扇的樓空處露出來。

這些隔出的一個個佛堂用於收藏佛經和法師的袈裟,也作為和尚做法事前後的更衣室和休息室。它們與歐洲天主教堂的聖器室差不多。

供桌後面的地方是半圓的,通往一個半圓形的漢白玉石平臺,高30英尺,護欄上裝飾著乾國建築師一向愛用的蓮花圖案。從平臺上她們看到了風景秀麗的煤山,山上矗立著那個標誌著前朝末代皇帝亡國自殺之處的亭子,以及素來在皇城的景色中享有盛名的奇異寶塔。平臺兩端是富有魁力的八角涼亭,法師們可以在這裡休息和冥想,在默默祝禱的同時飽覽美麗的風景。

在平臺上欣賞了一會兒漂亮的風景之後,她們穿過舒服寬敞的僧舍,最後又到了日影斑駁、漢白玉石鋪地的庭院裡,在一棵婆婆的榆樹低垂的枝條底下坐了下來,太監們拿來了桌子,給她們送上茶和點心。

接著她們再次下船前行,直至來到一堵高牆下,牆上方露出濃綠的側柏樹叢。

聽說這又是一所寺廟,卡蘿爾錯愕不已,因為它與其說像供養佛祖的寧靜寺廟,倒不如說像古代的城堡。她們在橫跨湖北面狹窄部分的美麗的白石橋挽攏了岸,被轎子抬著上了陡峭、曲折的斜坡。這是段極不尋常的路。當她們來到最高處,見那所廟寧靜地躺在虎視眈眈的高地上,頓覺不虛此行。

廟的前面種著一片側柏樹。這種樹在乾國好像是專用於寺廟和墳地的,因為卡蘿爾到過的所有乾國寺廟,或是就建造在側柏樹的林子裡,或是附近總有些側柏樹。希臘人把側柏樹視為生命之樹和永遠不死的象徵,不知道他們給這種常綠喬木取的名字和對它的觀念是否來自於乾國人。這廟裡有一尊白色的大玉佛,衣帶和袖口上都鑲著寶石。他臉上靜思冥想和與人為善的表情是典型的乾國式的。當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乾國時,佛是印度風格的,直至這宗教牢牢地深入了人心,它的神才中土化了,呈現出了民族的特性。白色的大玉佛披著明黃的夏式緞披肩,戴著繡得花團錦簇的渤式風帽,一如卡蘿爾早晨在皇太后那裡見到的。供桌上放著明晃晃的大蜡燭、新供的鮮花水果,以及冒煙的香爐,說明那天早晨曾有過佛事,加強了廟中的宗教氣氛。那佛事應該是皇帝對祖先的祭奠。

廟的主殿大院掩映在高大的柏樹和莊嚴的榆樹之中,是三海之中最為可看的。院子當中有一口帶有銅綠的巨大水井,由雕刻精美的龍盤繞著。水井之上覆有漢白玉石門廊,門廊的柱子支撐著一個奇異的凹面的銅屋頂。這屋頂曾是宮中的炊具,從前用來燒煮食物用於施捨的,所以這麼異乎尋常地大。它磨損得無法用於燒煮之後,就被放在寺廟水井的穹頂下面,用作了襯裡。這樣窮人和勞累的人可以在它下面休息,也可以從它所庇廕的井中喝水。這廟裡也有僧舍和供僧人所用的另外的屋子。不過正當她們坐在陰涼的庭院裡看湖對岸時,天上突然濃雲密佈,於是她們重又乘上轎子,匆匆上了那條從寺廟通往湖畔的陡峭的石板路。到了湖邊她們沒有乘船,而是坐在轎子上被抬著過了美麗的白石橋。就在她們的前面,北京自古以來建造的首座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塔樓赫然在目。這教堂是造在皇帝賜給天主教教徒的土地上的,可是完工之後,卻被發現它的塔樓能俯視宮中,於是皇帝將教堂買了下來。後來教士們又得到一塊地,就又造了一座教堂。第一座主教座堂現在處於三海的宮牆之內,從北京兩所宮殿的任何部位都可以看得見。一位作為佛祖在凡間的代表之一的東方君主,在他的宮廷內苑竟會出現這座耶穌基督的教堂,這似乎是種奇怪的不相稱。

天開始下雨,轎伕們不再停下,一口氣趕回宮裡。沒過多久,她們就被叫到俯瞰小戲樓的御座房用晚餐。三海內有兩座戲樓,一用於冬天,一用於夏天。後者建造在一條運河的水面之上。將舞臺修建在水上據認為會使演員的嗓音產生一種特殊的樂聲共鳴,柔化了聲音,使之更為動聽。

在美麗的夏日御座房裡用過晚餐之後,皇后和女官們就在窗下傳來的流水聲中依次向皇太后告了別,走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