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大的損失,但所幸,都因為袁崇煥的堅持,這種戰略並沒有真正的實施。

第三種的代表自然就是袁崇煥,他的戰略是積極防禦,保守進攻。

三者誰對誰錯,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但在幾百年後,在那些深受辯證法和實事求是教育過的後人當中,卻引起了激烈的辯論。

採取第一種激進的進攻戰略,那只是在前期,在明朝軍力還佔明顯優勢的時候。等到袁崇煥出場的時候,這種戰略早已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戰略較量雙方已經變成了“激進”的袁崇煥和以高第、王在晉為代表的保守派。

陳海平不禁心中苦笑,袁崇煥自然決不會想到,幾百年後,他竟然從“激進派”變成了保守派,被批的體無完膚。

在當時而言,袁崇煥是最激進最進取的人,但在後世,卻被指責無能,指責不主動出擊。不知道是當時的人明白是什麼形勢,還是四百年後,那些坐在電腦前指頭亂飛的人更清楚。

至於袁崇煥築城拖垮了明朝之說,那更是無稽之談。

朝廷雖然沒錢,但“民”是有錢的。相對於“民”所擁有的錢,遼東的那點軍費根本就不算什麼。只是,“民”麻木,不知死之將至,而皇帝對這些有錢的麻木之“民”又無可奈何,所以遭這一劫是天經地義的。

萬曆初年,張居正丈量田畝,雖然還有大量的田地沒有再冊,但僅僅再冊的就有將近七億畝之多。

在清朝,直到乾隆中期,田畝數才接近明末崇禎時期,而這還是在清朝漏報的情況比明朝輕微很多的條件下的數字。

至於工商以及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清朝更是跟明朝沒的比。清朝規定,棉桑等經濟作物只准種在不可以種植五穀之處。

糧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況工商。滿清皇帝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所謂的康乾盛世,清朝的稅收每年都在七千萬兩白銀上下,而崇禎呢……

陳海平輕輕嘆了口氣,明朝是應該滅亡的,因為明朝實在是太先進了。實際上,晚明社會就是後世西方極力鼓吹的小政府大社會的社會形態的典範中的典範。而且,後世西方視為生命的新聞自由也根本沒法跟這個時期的明朝相提並論。

晚明的政府小是真的小,社會大是真的大,以致萬曆皇帝想要光明正大地加點商稅都做不到,最後不得不蠻幹,弄個天怒人怨的礦稅出來。

晚明的新聞自由是真正的新聞自由,因為輿論的控制權根本就不在政府手中,而是在民間,在以工商業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手中。

這兩者導致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在民間極富裕的情況下,國家的動員能力被極度削弱,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根本原因所在。

至於什麼明亡於萬曆,亡於天啟,那都是狗屁。

氣氛有點沉悶,陳海平笑道:“不論朝廷怎麼樣,有我們在,建奴作的孽越多,將來遭受的報應就越嚴厲。

輕輕雙掌一拍,陳啟立道:“對,少爺說的是。”

看了陳海平一眼,孫傳庭的神色有些落寞。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教學

第二天,孫傳庭陪著陳海平拜會了順義王卜石兔。

這位順義王又胖了,滿面紅光,精氣神那叫一個好。可也是,想想以前,這個順義王當的那叫一個窩囊,土默特部其他部落的臺吉一個個離去,根本就不鳥他這個王爺。而現在呢,那幫孫子卻都跑過來主動送女人送好東西,希望能再回來。

雖然不能決定什麼有點不爽,但順義王知足,也惜福,現在他的財產比以前不知翻了多少翻,而且還在持續地翻著,絲毫也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自己是頭大肥羊,順義王很清楚自己保護不了自己,如果漢人今天走了,明天他就得讓人給吞了。而且,即便沒人吞自己,那自己財產的多寡也與漢人在不在有極大的關聯,如果漢人都走了,那他的財產就會立刻大縮水。而更重要的是,漢人走了,他的財產再多又有什麼用?即便金銀堆積如山,也換不來現在的種種享受。

現在不僅是他離不開漢人帶來的生活,每一個在歸化的蒙古人都離不開,如果漢人要是因為他走了,那不用別人來吞他,自己人就能把他給吞了。

對這些漢人,順義王絲毫也不擔心他們把他給吞了,原因有兩個。

其一,不論是陳海平,還是孫傳庭,他都信得過。這兩個漢人都大氣,和他以前見過的人都完全不同,順義王本能地感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