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道長手段雖高,但卻是少年心性,忍不得氣,受不得辱,在聖駕前的言談尚且多有衝撞,又遑論他人?當日江南驚變,謝家長房慘遭滅門,其中是非曲直,不足為論,但有一點是很確定的,就是雙方的關係已成水火,完全沒有化解的餘地。”

想了想,他又補充道:“不過各位也不用太擔心,今日顧九和、梁大用都是在場,江南那邊也會有所斟酌,不會影響到局勢的。”

“夏大人,以你所說,那交泰殿的佈置,無非就是弄巧而已,真能到得了這個地步?加上邵、陶二位真人,也不能匹敵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前次,劉養和不是提議說可以仿製,不如干脆在乾清宮佈置一番,豈不是更好?”

之前發問那人是南京兵部尚書宋景,他是弘治年間的進士,年紀比夏言還大,但脾氣卻比後者更直,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竟是打算在乾清宮大動土木。

“難。”夏言搖搖頭,“在交泰殿動土,還可以說是順勢而為,在乾清宮仿製,算是怎麼個說法?皇上不會同意,白白送把柄與人,得不償失,得不償失。”

夏言今天看得很清楚,劉同壽之所以能大獲成功,那些硬體還是其次,關鍵在於他那套似是而非的說法,以及整體運作。有了這些,就算沒有那些銀鏡,把銅鏡打磨亮了也是一樣的。

夏言不在乎把諂媚天子的心思擺在明面上,可他沒膽子學劉同壽,小道士將嘉靖的心思把握到了一定程度,才能遊刃有餘,他若是效仿,很容易會踩雷。別的不說,單說嘉靖會不會將交泰殿視為禁臠和唯一,禁制他人效仿,夏言就琢磨不透了。

“張秉用致仕之局已定,他又後繼無人,那小道士總是要和外朝有接觸的,老夫以為,此事大有可為,健齋先生,您意下如何?”

坐在上首的老者正是四朝元老,兩朝為相的費宏,他微微沉吟,一時也是難以決斷。

依照他的本意,是不想和道士之類的弄臣扯上關係,他如今已經是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之一了,對名聲分外看重。不過,想到他的復出計劃,老頭又有些心動。

當年,他和楊一清,之所以那麼輕易就被張孚敬這個後輩掀翻,就是因為他們過於在意名聲,不肯順著皇帝的意思做事,最終才一敗塗地。前車之鑑不遠,他也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

眼下復起的計劃只進行了一半,若是他故態萌生,說不定這些鄉黨的信心立時就要打個折扣。和光同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啊。

費宏無聲的暗歎一聲,抬抬手,正要出言附和夏言,正這時,只聽一陣急促腳步聲傳來,他抬眼一看,卻是夏府那個管家去而復返。

“老爺,宮中急報!”被一群大人物注視著,管家覺得壓力很大,他急忙道明事由,將信交給夏言。

夏言展信急看,低聲將信上內容唸了出來:“……張秉用上奏天子,說劉同壽天資聰穎,有大功於社稷,請求陛下,仿前朝故例,下旨恩蔭其貢生身份,參加下月會試?”開始的時候聲音尚低,到得後面,卻猛然挑了個高音。

滿座皆驚。

“賜一個道士貢生身份?張秉用瘋了嗎?簡直荒謬!前朝哪裡又有這種故例!”宋景高聲嚷了起來,滿臉都是無法置信的神情,其他人雖然沒有大叫大喊,但表情也都差不多。

夏言將信放下,苦笑著搖搖頭:“確是有的……”

“何例?”

“鎖廳試!”……)

p

第166章 及時兌現

有鑑於五代以來,武將專權的弊病,宋朝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宋太祖有言道: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縱皆貪汙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由此,宋朝建立了比前代更加公平、公正的科舉制度。

但是,無論有多好的立意,人治的制度都架不住無孔不入的官僚們,只要入了官場,首先就要領悟天賦技能,而鑽空子,正是最好領悟的一項。

於是,鎖廳試應運而生了。

什麼叫鎖廳試?就是宋代科舉中,針對當官者的特殊考試。

考進士就是為了當官,已經有了官當的人,又何必多此一舉?關鍵在於這些人的官職來路有問題。他們靠父輩恩蔭、或者軍功、或者透過非進士科考試取得了官職,跟進士出身的官員相比,他們的出身不正!

宋、明兩朝的社會價值取向差不多,進士是正途,提升快、面子足、名聲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恩蔭不是正途,來的容易,卻透支了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