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笑了出來。忍不住在心中暗罵起沈猶龍“刁鑽”來。不過沈猶龍的提議倒也確實切實可行。隨著自己的即位登極,對於朱明宗室的處理便自然成了善後工作中的一個重點。雖說歷史上篡位的人不計其數。但不是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會誅殺前朝遺族的。更多情況下是將其視為貴族而倍加照顧。因為給予先朝遺族寬厚的待遇,不但可以攏獲人心。而且就權利體制而言,處於衰弱狀態下的舊王朝宗室和舊臣,也將因受到貴族般的禮遇,從而減輕對新王朝敵視的心理,最後終會消聲匿跡。因此在這種狀態下舊王朝又將新王朝壓制下來而復興的例子,從古至今,均未曾出現過。
至於有些皇帝事後反悔,繼而謀殺前朝皇帝的事情。往往是由於這些篡位者本身實力就不夠,而前朝皇帝依舊有號召力造成的。對於自身實力這一點孫露自負自己絕不輸於任何一個開國皇帝。而朱明皇室的直系在經過了庚寅事變後,也死得差不多了。剩餘的宗室無論是在血統上還是在實力上均不可能對孫露造成威脅。於是在盤算了一番別墅群的造價後,孫露大方地介面道:“好主意。我看玄武湖那裡不錯。依山傍水,風景也秀麗。恩,就這麼辦吧。這事你先去同陳大人他們商量一下。就說這錢由我本人出,不必動用朝廷的資金。”
“是,首相大人。您的仁慈與慷慨一定會讓天下百姓感動不已的。”沈猶龍趕忙奉承道。對於孫露如此慷慨大方的決定,沈猶龍倒並未顯得有多吃驚。他知道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女人無疑是史上最富有的開國皇帝。一個真正的商賈皇帝。她不僅開創了一個朝代,更是建立了一個覆蓋面更為廣闊的商業帝國。能投入如此傳奇的一個君主麾下,沈猶龍心中自然是榮幸萬分。但他也知道這個剛滿30歲的君主還很年輕。就一個君主來說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東西要學習。輔佐一個有潛力,又尚未完全成熟的帝王,無疑是任何一個士大夫夢寐以求的事。一想到這兒,躊躇滿志的沈猶龍,忍不住自居為良臣了。卻見他將話鋒一轉,向孫露進柬道:“大人,慷慨與仁慈雖是一個帝王美德的表現。但氾濫的慷慨與仁慈對一個帝王來說卻是要不得的。”
第二十四節 君與臣(下)
“大人,慷慨與仁慈雖是一個帝王美德的表現。但氾濫的慷慨與不必要的仁慈對一個帝王來說卻是要不得的。”
書房之中沈猶龍恭敬地向自己的君王獻上了自己肺腑的進言。在他看來孫露的不少做法與思維方式都還未超脫臣子的範圍。換句話說孫露還沒完全找到做皇帝的感覺。幫助新君主擺正位置當然就是沈猶龍等臣下重要的任務之一。但他不知道一向固執又不尊禮儀的孫露是否會對自己的意見感興趣。而正當沈猶龍躊躇之機,卻聽孫露謙遜地跟著詢問道:“那依沈大人所言何為必要的慷慨仁慈,何謂不必要的慷慨仁慈呢?”
孫露的詢問讓沈猶龍心中一陣欣喜。他知道孫露既然肯問這個問題。那她就一定對自己的這個命題感興趣了。於是他趕忙清了清嗓子進一步進言道:“對百姓慷慨,對弱者仁慈乃是帝王的一種美德。但這種美德絕對不適用在敵人身上,更不適用於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
孫露深知道沈猶龍這是在暗指被關在天牢裡的一干帝黨。當然現在再稱他們為“帝黨”顯然有些不合適了。不可否認,隨著孫露身份的轉變,“帝黨”這頂帽子已然由原先的復興黨所繼承了。沈猶龍等人自然也跟著搖身一變成了保皇黨人。如此黑色幽默般的變化想必是孫露當年建立復興黨時絕不會想到的事情。不過在南京城破後錢謙益、何騰蛟、芝蘭等主謀幾乎都在戰亂中被伏誅。如今關在天牢的人犯之中除了夏允彝、顧炎武、陳貞慧等幾人外,大多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官小吏或是些酸舌腐儒。此刻沈猶龍如此鄭重其事地提及此事。該不會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放過這些小魚小蝦?亦或是還有別的企圖?想到這兒,孫露不由換了個坐姿,直視著沈猶龍反問道:“那依沈大人來看該如何處理那些個亂臣賊子呢?”
“回首相大人,大人登極在即。為了日後朝堂的清明,還請大人肅清朝野內外的亂黨。”沈猶龍一個抱拳極其嚴肅的進言道。
果然如此!一眼看穿沈猶龍意圖的孫露此刻笑意更濃了。卻見她也不忙著點穿,而是故作迷惑的繼續問道:“肅清亂黨?南京一戰後錢謙益等亂黨或是伏誅,或是被捕入牢。這亂黨不是已經被肅清了嗎?難道沈大人發現了漏網之魚?”
“非也,大人您沒見,亂黨魁首錢逆雖已伏誅,但其麾下的黨徒依舊是遍佈朝野嗎。”沈猶龍不甘示弱地反問道。
“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