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道說沈大人是在指東林黨嗎?”孫露故意提高了聲音驚訝道。

“不僅是東林黨,還有其附庸復社。”沈猶龍一個拱手坦言道。

“東林黨!復社?沈大人怎麼會認為東林黨和是逆黨呢?大人曾經不也是一個東林嗎。應該知道東林黨向來以‘濟世救民’為己任。絕不是以前的黨朋之流可以比擬的。‘成於數人之志,而後漸廣以天下之意’,如此的豪情,現今回味起來,也足以讓我輩為之激勵。若說因為其黨魁錢謙益這次參與了叛亂,便將東林黨判為逆黨並加以肅清。那豈不是太過武斷了,更會讓天下士子為之寒心啊。”孫露不無感嘆的說道。

就孫露看來東林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黨朋”。因為在東林黨人的語彙中,“黨”,已不是“同鄉”、“鄉黨”之意,而是“同道”、“同志”、“志同道合”之意。除此之外東林黨人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思想。他們也曾反對過傳統的思想主張。東林的顧憲成主張“散權”,便已經隱約有了削弱君權的意思。而錢一本等人更是主張“公天下以選舉”輔臣。不僅如此東林黨人還有著自己的一套為政的標準,認為:“君子為政,不過因民之好惡”,以“君子之所為,直要通得天下才行得”去判定是非;主張“有益於民”,即使有損於國,也須“權民為重,則宜從民”。劉宗周甚至還對崇禎帝說“流寇本朝廷赤子”,並大膽提出皇帝應與大臣分任其咎。除此之外東林黨人堅決抵制釋、道二教對國家政治及學術的消極影響。這些先進的因素都讓東林黨帶上了後世政黨的影子。而東林黨卻是在沒有受到西方近代化影響的情況下,完全由中國本土醞釀而出的政黨。它雖然與200多年後19世紀西方成熟的資產階級政黨相差甚遠。但卻絲毫不遜色於同一時期英國的輝格黨與託利黨。因此孫露實在不願意看著東林黨這支歷史悠久的準政黨,因為一場愚蠢的鬧劇而被肅清。

不過沈猶龍的想法卻與孫露大相徑庭。卻見他恭敬地反駁道:“大人明見。屬下確實曾是東林黨。但如今東林早已不是當年‘志在世道’的東林了。從崇禎朝起他們便結黨營私,弄權貪賄。而今更是密謀造反,險些釀成大禍。如此腐敗昏庸的社黨留之又有何用?說到濟世救民。大人您一手締造的復興黨才真的是在濟世救民。正所謂黨如其名,大人您與您的復興黨,不但復興了大明,更是復興了我漢家江山。屬下便在親眼目睹了東林的腐敗,見識了復興的興旺,才下定決心棄暗投明的。如今天下計程車子想必也同屬下一樣身有同感。他們也希望能加入復興黨,追隨大人您一起復興華夏!”

雖然沈猶龍義正嚴辭地說了一大堆,但孫露對此卻頗不以為然。在她看來沈猶龍例舉的那些罪行,幾乎每一條都同樣適用於復興黨。甚至復興黨在這方面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本來嘛,政治就是充滿黑暗與齷齪的。而政黨作為政客或其他有志安邦治國和做官謀生等吃政治飯的人,謀求贏取公民支援,貫徹主張,施展抱負的組織形式,自然也乾淨不到哪兒去。唯一的區別是復興黨現在是贏家,而東林黨則是一敗塗地的輸家。想到這兒孫露便不置可否地回應道:“沈大人此言差矣。東林黨雖自崇禎朝後日漸低彌腐敗。但其中亦不乏忠義清明之輩。象是陳子龍、朱舜水、沈廷揚等大人都是朝廷的棟樑之材啊。可見東林黨還未到不可救要之時。”

“首相大人,正如屬下剛才所言一個君主不能太過於仁慈。大人您不能因為少數幾個識時務的東林黨人就同情整個東林黨。屬下的意思並不是要大人您肅清所有的東林黨人。而是希望大人您能徹底取締東林、復社等社黨。這次南京的叛亂已經證明東林等社黨乃是破壞朝野社稷安定的逆黨。若存一念之仁,留此逆黨在世,則無疑是在養虎為患。士人們結黨營社本就是為了清議朝政,裁量人物。而大人您親手締造的復興黨完全能滿足士人們的這個願望。過多的黨派只會讓朝堂陷入無意義的黨爭之中,徒增不必要的煩惱與爭論而已。大明合法的政黨只要一個就夠了。至於那些東林黨徒,只要他們能識時務,肯回頭是岸。大人您大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這既能彰顯大人您的大肚,又能為朝廷留住棟樑。”沈猶龍苦口婆心地勸柬道。

面對沈猶龍這一番越說越激動的肺腑之言,孫露心中不由地泛起了一種莫名的悵然。掐指算來複興黨成立至今已有九年了。早些年復興黨剛剛成立之時,在這位沈巡撫的眼中不過是個極不安分的民間團社。參與者也都是些農民、商賈以及一些激進的書生。就算是在當初隆武帝登基之時,復興黨在許多人眼中依舊還只是一個偏南的小派系。是地方色彩濃郁的粵黨。但如今的復興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