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情況時。鬼靈精的鄭森卻信誓旦旦的宣稱自己是海軍軍官,不是陸軍軍官,有關中國陸軍的事他一概不清楚。
雖說沒能從中國使節口中探出有關中國軍隊軍制具體情況,讓孔代多多少少覺得有些失望。但從眾人交談的話語中,他還是摸出了一點兒蛛絲馬跡。他發現這一切看似奇特的事情全都源自於一人,那就是中華帝國的締造者弘武女皇陛下。越想越覺得驚奇的他不知不覺的便將話題轉移到了孫露身上。而隨行的博雷利、惠更斯等學者也得以第一次詳細瞭解了中國帝國的誕生過程。
“這麼說是你們的女皇親自率領軍隊消滅了反叛的蠻族。簡直就像是法國的聖女貞德。為了自由,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戰的聖女!”在聽完楊紹清等人的介紹後,孔代當下便激動的拍案叫絕道。
“殿下,這聖女貞德是何人啊?”眼見孔代如此激動,楊紹清不由好奇的問道。
“聖女貞德是拯救法國的女英雄!”孔代說罷,便開始神情激昂地向眾人介紹起聖女貞德那段慷慨悲歌的故事來。當他說到英國人用盡一切卑鄙手段陷害貞德,並將其以女巫罪燒死在火刑柱上時,就連一旁的英國人玻意耳臉上都露出了羞愧之色。事實上,感到慚愧不僅只有玻意耳,身為法國人的孔代對貞德的遭遇同樣心存愧疚。卻見他說到結尾時,仰天長嘆道:“若是我能早生二百年該有多好。這樣我就能與聖女並肩作戰,將英國佬趕出法蘭西的領土。將那些出賣自己英雄的卑鄙之徒打入地獄!楊特使,你相信嗎?這世界上竟會有如此忘恩負義之人。他們然能親手將曾經解救過自己的恩人出賣給敵人。而這其中竟還會有法蘭西的國王。”
面對孔代的提問,在場的楊紹清與顧炎武都陷入了沉寂。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同樣是沉重的。類似的悲劇在中華大地上已經上演過不止一次。岳飛、袁崇煥何嘗不是寸血寸肉飼黎民。但貞德的事蹟依舊震撼了他們兩個。這位女英雄的一生實在太短暫了。好事之徒還來不及往她身上按“功高嚇主”、“持才傲物”等等之類的“罪名”,她便已經像耀眼的流星一般一閃而過了。留下的只有無限的傳奇與悲嘆。於是在沉默了半晌之後,顧炎武終於無奈的搖著頭,沉吟了一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顧先生,你說的這話太難理解了。難道說作為臣子就要無條件服從君王嗎!難道君王就有權力出賣自己的國家嗎!”孔代大聲反駁道。
“那請問親王殿下,如果聖女貞德逃過了陷害,轉而帶兵推翻了法王,那她還是聖女嗎?”楊紹清冷不丁的反問道。其實類似的問題早在他心中醞釀很久。直到今日聽完貞德的事蹟,他才忍不住脫口而出。
“貞德不會這麼做的。是反叛。她是聖女,她絕不會做這種事。”孔代一口否定道。
“殿下,這可是在生與死之間的抉擇。不推翻法王,她就一定會死。說起反叛,那殿下現在又在做什麼呢?”楊紹清毫不放鬆的追問道。其實不知不覺中他心中所想的人已不再是貞德了。
“一定會有別的辦法解決。我並沒有推翻國王的意思。我只是除去馬薩林,讓法國回覆正常而已。”孔代急忙解釋道。
“如果造成法國目前混亂的罪魁禍首不是馬薩林而是法王本人。或是法王像出賣貞德那般出賣了殿下您。那您還會堅持不推翻國王嗎?”這次換作顧炎武提出了尖銳問題。
而孔代也確實被顧炎武一下子給問住了。如果他回答“是”,那正符合顧炎武剛才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如果他回答“不是”,則又與他從小接受的“忠君”教育不符。眼看著年輕的親王陷入了兩難,楊紹清不禁在心中暗自長嘆了一聲。其實無論是孔代、顧炎武,還是他自己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對一個君主制國家的臣民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死迴圈。
面對這個死迴圈,有些人選擇以死成大義,有些則乾脆用暴力打碎迴圈。在用暴力打碎這種迴圈之後,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取代先前的君王成為金字塔頂端的掌權者。另一種則是另闢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顯然中國人總是選擇前者,歐洲人則在實踐中得出了與君主制迥然不同的共和制。此刻,在場就有三人來自與共和制國家。顧炎武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十分容易解答。卻聽惠更斯毫不猶豫的介面道:“當然是推翻國王咯。人生而自由。沒有人生來就該作奴隸,就該向君王奉獻上他的一切,甚至他的生命。元首之所以是元首,是因為他能滿足他的人民的利益。如果他反而用手中的權力壓迫人民。那他就可以被廢黜並可由另外的人取而代之。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