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8部分

年雙陳在東林問題上一直保持的溫和態度。可這麼做豈不是在為一己私利而妄顧原則嗎?

就在黃宗羲猶豫之時,看出其心思的陳邦彥微笑著作答道:“太沖,你或許覺得這麼做有違君子之道。但這也是在為復興黨著想。你要明白一個黨魁代表的不是他個人而是整個政黨。在維持復興在朝野的地位同時,也要時刻注意黨內的團結。這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有違情理的事,甚至還得拿自己人開刀。正如這次王夫之提議核查文教部一樣。別忘了文教尚書朱舜水可是東林黨的元老。現在吾等除了在朝野貫徹復興黨的主張與精神外。與東林之流的反對黨對峙也是一項重要活動。如何既有效壓制東林,防止其威脅我復興的地位;又不將其壓得太死,以免引起陛下與天下百姓的猜疑,是任何一任黨魁都得面對的問題。太沖,你是而今復興黨青壯派中難得的俊才,這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一定也明白。有時候太過遵循君子之道是很難在朝堂生存的。”

“大人教誨得是。學生這就回去攥文表示支援核查。”黃宗羲一個拱手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面對黃宗羲的這一態度,陳邦彥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恩,老夫也會就此事與沈大人他們進行商議。核查一事現在看來已成必行之勢。關鍵是如何應對之後可能出現的訴訟。”

聽陳邦彥這麼一說,黃宗羲的腦中立刻就顯現出了當年的劉富春案。不知從何時起訴訟成了弘武朝一大流行。但凡官府有些不妥之舉,報紙上必然會出現“訴訟”之類的字樣。雖然最後真正告官的人並不多。可被小民如此威脅對於大老爺們來說終究是件丟面子的事。卻見黃宗羲當即便關切地問道:“不錯,這確實像東林黨的作風。那這次文教部是否真的如外界傳聞的那樣有假公濟私之嫌?”

“就目前文教部彙報來看,被開除的夫子都有充足的理由與證據證明他們在教學期間宣傳巫蠱。富有爭議的大多是私立書院的開除決定。”陳邦彥想了一下回答道。

“如此甚好。若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怕東林黨訟之公堂了。”黃宗羲聽罷長長地舒了口氣道。

“但願吧。具體情況還得視進一步調查而定。”陳邦彥不置可否地說道。

“早知如此,之前就應該力勸陛下不要北行。如果有陛下坐鎮的話,量東林那幫人也不敢做出越軌之舉。”黃宗羲有些懊惱地說道。

“太沖,已成定局之事不必多議。陛下臨走之時既然將京師託付給了吾等,吾等就要讓陛下一個月後回到安定祥和的京師。”陳邦彥推心置腹地說道。

意識到此次文教部事件可能是一次對自己能力考驗的黃宗羲,立刻就明白了陳邦彥今日為何要在此與自己談論如此話題。一瞬間他不由地就覺得自己的背上一陣發涼,暗自在心中責怪自己太過大意。若非有陳邦彥的這番提醒,自己恐怕直至女皇回京都還在那裡渾然不覺,甚至還可能釀出大禍來。不過現在既然已經知道背後的原委,黃宗羲的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過來。卻見他一邊在腦中飛快地盤算如何在接下來的日子給女皇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一邊則以萬分感激的口吻起身向陳邦彥深深地作了個揖道:“學生一定不辜負陛下與諸位大人的期望。”

當黃宗羲與陳邦彥在南京討論如何向女皇遞交答卷之時,另有一些居心叵測者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原官方與民間時不時爆發的口舌之爭。隨著中華朝航運陸運的快速發展帝國報業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透過報紙就算是身處千里之外的朝鮮半島亦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瞭解到帝都南京所發生的大小事件。受這些來自天朝的資迅的影響,一向風氣保守的朝鮮半島也逐漸有了商業傾向,甚至還有人提出要像天朝學習設立議會。但這一建議非但沒有被李朝所接受,反而受到了整個朝鮮儒林的一致攻擊。因為在朝鮮士大夫們看來如果李朝學中華朝建立議會實行新政,那勢必意味著商賈將作為一個新勢力與儒林爭奪其在朝野的統治地位。沒有經歷過戰火摧殘,又穩穩把持朝鮮政局民生二百年的朝鮮儒林當然不會輕易地交出自己的權杖。更主要的是朝鮮王李淏至始至終都站在儒林一邊,這才使得朝鮮士大夫們底氣十足。

當然朝鮮王李淏的支援並不是簡單地出於義理。作為條件朝鮮儒林得為其一手主持的“新政”吹喇叭抬轎子。李淏的新政說起來不外乎就是效仿中原發展商業與製造業,開發火器建造軍艦。稍稍有所區別的是,這一系列新政完全都由李朝官方一手經營的。凡是有利可圖的貿易專案幾乎都被官方死死地攥在了手裡。甚至在航海方面李朝還嚴格限制民間船隻裝備火炮,以防不法刁民對朝廷產生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