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幾任碌碌無為又膽小怯懦的朝鮮王來,李淏繼位以來的政績確實讓他成為了堪比世宗的一代名君。然而自新政的實際效果卻並不算理想。李朝在稅收增加的同時,政局卻一再地動盪,各地的奴隸暴亂時有發生。如果君王的決策無厚非,而朝中也沒有佞臣當道的話,那問題一定就出在外界。抱著這樣的想法李朝君臣很快就將矛頭一致指向了中華朝。認為正是中原那“無父無君”、“惟利是圖”的歪風邪氣影響了朝鮮原本淳樸的民風。而中原的那些奸商更是無孔不入地吸食著朝鮮的民脂民膏,讓李朝辛苦發展起來的“新政”附之東流。
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並不只是李淏君臣。與他們同病相憐者大有人在。這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則要首推倭國了。說起倭國與朝鮮的關係,那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道得明的。總之地理上的特殊位置讓兩國結下了深仇大恨。然而現如今相同的窘境卻讓兩家世仇“冰釋前嫌”走到了一塊兒。
“在下島津恆忠受家父薩摩主之命特來覲見陛下。”朝鮮王宮深處的一處書房中,一個留著由兵衛髻的年輕男子恭敬地向朝鮮王行禮道。
“特使遠道邇來一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