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終於進入三百米距離,騎兵開始提速,並在一百五十米左右時達到衝鋒速度,伊萬掌握的時機非常老練,以他為箭頭,呈三角型衝鋒的騎兵陣勢逐漸顯現出駭人的威力。華軍陣地上計程車兵能明顯的感覺到地面輕微的抖動,軍官們來回奔走,高聲穩定士兵計程車氣。

“開火!”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重機槍手拉動槍栓,無數的子彈從機槍陣地上竄出槍口,在哥薩克騎兵面前飛舞。

戰馬試圖躍過鐵絲網形成的障礙,卻被鐵絲網絆住、與騎兵一起倒在戰線上,大量的騎兵被子彈擊中,華軍的火力在一瞬間達到頂峰,閉著眼睛開槍都能收穫戰果。

被阻攔在鐵絲網前面的騎兵們無法收住勢頭,倒是讓倒地的戰馬和騎兵壓壞了鐵絲網防線,後面無數的哥薩克高呼著“烏拉”透過戰友鋪成的道路,然後又陷入地雷陣中。

伊萬上校還沒有抵達鐵絲網前就被一顆機槍子彈擊中,雖然沒有命中要害,但跌落馬下後立刻被後面的戰馬踩成肉醬。失去指揮的騎兵們根據自己的本能行動,三百多名騎兵倒在華軍陣地前,密集子彈組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火力網,後面的騎兵終於收住勢頭,調轉馬頭分成兩部分,試圖沿著鐵絲網尋找華軍防禦的薄弱點,然後再從那裡發動進攻。

十分鐘後,失望的騎兵終於撤退,在華軍寬大一千五百多米的陣地前丟下了上千條人命,重機槍的殺傷效率在這個年代不弱於火炮叢集。尤其是防守一方的重機槍,在密集衝鋒的人群面前肆意收割人命,效率能讓死神驚訝。

離開華軍炮火射程集結,騎兵們選出目前軍銜最高的一名少校營長擔任指揮,初步統計,騎兵團剩餘士兵九百零五人,其中受傷一百一十人,而且大部分是火炮彈片形成的殺傷,如果是被重機槍或者步槍子彈命中,應該當時就跌下馬,而不是堅持著返回出發陣地。

第一次衝鋒就損失過半,一般部隊會就此失去戰鬥力,或者撤退,或者直接向敵方投降。但從小就在惡劣環境中長大、成人後又不斷的在戰場上磨礪,這些哥薩克騎兵早就不知道什麼是撤退或者投降,戰死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榮耀。尤其是死亡那麼多戰友,群情激憤下騎兵團很快就做出了發動第二次衝鋒的決定。

重機槍手利用戰鬥間隙為熱得發燙的槍管降溫,副射手為其運送彈藥,在高溫和火藥的作用下,射手的嘴唇乾裂的嚇人,拿出水壺滋潤一下,然後點上一根香菸舒緩屠殺後的心情,陣地上的屍體和血腥味讓人回味無窮,甚至會延續到後半生。

固執的哥薩克騎兵沒有吸取教訓,第二次衝鋒在半個小時後發動,這一次他們沒有撤退,全部倒在了華軍陣地前方,甚至沒有靠近陣地五十米。

第三百零九章青州戰役

隔海相望的山東半島,第二軍制訂了圍殲日軍第一軍的作戰計劃,在人數基本相等的情況下,第二軍的作戰計劃並不激進。作為一支機械化部隊,又是在相對平坦的魯北平原,戰鬥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呈現在劉福貴眼前的是一座土橋,以這座橋的承重量,他懷疑裝甲部隊的坦克上去後會直接落在下面的小河裡,還不如重新搭建一座新橋,反正工程營裡裝備著橋樑搭建車,不會很費功夫的。

不過命令就是命令,而且大約三十米長的土橋兩側還駐紮著日軍一個小隊計程車兵,既然送到嘴邊了,那就沒有不吃下去的道理。

簡單佈置一番後,進攻開始。進入戰鬥後原本有些木訥的劉福貴立刻轉變成冷靜而精密的殺人機器,十幾發迫擊炮彈落在日軍陣地上後,劉福貴立刻跟隨班組衝鋒,機槍手吳少庚在一百五十米左右設定簡易機槍陣地,為衝鋒的戰友提供火力掩護。

在一百米左右劉福貴半蹲著打光步槍裡的子彈,換上一個彈夾後又彎腰衝鋒,在華軍火力壓制下日軍根本沒有抬頭反擊的機會,簡易的防禦陣地七零八落。

作為第一個衝進日軍陣地計程車兵,劉福貴掏出腰側的手槍,對準一名試圖反擊的日軍士兵扣動扳機,然後迅速調轉槍口,尋找其他的威脅。果然,一名日軍士兵挺著裝上刺刀的步槍哇哇的刺過來,手槍槍口跳動後,一顆子彈從敵人眉心穿過,近距離的動能讓子彈穿透頭骨,從後腦勺帶出一大片血跡和腦漿。

每名士兵攜帶一支手槍的配備士兵們對此非常滿意,而且軍工廠也因此獲得不菲的利潤,但後勤部門卻對此腹誹不已,改進後的手槍雖然彈藥可以與重機槍通用,負擔依然很大。而且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攜帶手槍和彈藥後負重量增加。相應士兵攜帶其他的物資就會減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