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326坦克炮之爭(3)
也不怪圖哈切夫斯基要震驚了,一千米的距離上擊穿140毫米垂直裝甲,這個能力已經很牛逼了。就算倍徑更長、初速和膛壓更高的ZIS2也是使用了暫時還沒有辦法大量生產的BR271N穿甲彈才勉勉強強達到這種效果。初速和膛壓更低的暫時沒有BR271N這個水準APCR彈的D5坦克炮怎麼可能實現?
反正圖哈切夫斯基有種要撞牆的衝動,因為這個結果真的是很不正常也很不科學,而更糟糕的是,他完全不清楚D5是怎麼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這完全沒有達到他預想的效果,並沒能打臉某仙人,反而有被反打臉的可能。這可怎麼辦?
就在圖哈切夫斯基焦慮地思考對策時,李曉峰笑吟吟的問道:“還要繼續比下去嗎?”
圖哈切夫斯基彷彿被踩了尾巴,猛地就跳了起來,氣咻咻地大聲嚷嚷道:“比!還沒有分出勝負,為什麼不比!”
那就比唄!不過接下來怎麼比就是個問題了,前面說過,圖哈切夫斯基覺得750米就能分出勝負,所以壓根就沒有準備好一千米外的比試方法。
思考了片刻,他建議道:“1200米靶標,靶板厚度120毫米……”
不過他的建議卻被李曉峰斷然拒絕了。圖哈切夫斯基冷笑道:“怎麼,不敢比了?”
李曉峰搖了搖頭道:“1200米有個什麼意思,大家時間寶貴,直接上1500米吧!”
圖哈切夫斯基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這個距離真的很遠。是的,一點兒都不開玩笑,1500米這個距離哪怕是到了21世紀都屬於坦克的正常交戰距離,大部分坦克戰基本都在1500米到2000米之間進行,超出這個距離範圍的戰鬥,都是極少的。
為什麼呢?很可能會有不少同志舉出不少超遠距離坦克戰的例子,但那真心不是常態,受天氣、環境的影響極大。這麼說吧,在冷戰期間,不管是北約集團還是華約集團,經過測試認為在中歐地區最可能的反坦克炮戰距離其實就是1500米到1800米之間。哪怕是火炮的有效射程超出了這個範圍,因為地形的起伏,你也很難有機會看到兩千米外的目標(更何況中歐地區常年有霧,對觀瞄的影響很大。後來一貫強調遠距離射擊的英國推廣其120毫米線膛炮的時候,為什麼德國、法國、荷蘭、丹麥一票國家不買賬?原因就在於120線超遠距離上的火力優勢根本無從發揮)!
而對於二戰中,觀瞄和火控系統都相當的原始,超遠距離上的炮戰自然更加困難,所以一千五百米這個距離,對於紅軍裝甲兵來說,挑戰性可是不小。
圖哈切夫斯基都愣了片刻,然後才回過神來,不服氣地說道:“1500米就1500米,難道我還怕了你不成?”
李曉峰卻是不太在意,聳了聳肩道:“那就好。”然後對靶場的工作人員吩咐道:“在1500米外設立兩塊140毫米厚靶板,準備……”
李曉峰還沒說完,圖哈切夫斯基就將他打斷了,後者以一種嗶了狗的神態問道:“你說多厚的靶板?”
李曉峰風輕雲淡的回答道:“140毫米啊?你認為太薄了,那就加厚到……”
此時的圖哈切夫斯基真心是吐槽不能了,為什麼?因為他覺得李曉峰就是瞎嚷嚷和裝逼,為什麼他會這麼認為呢?因為道理非常簡單,1500米距離上擊穿140毫米垂直裝甲,這種穿甲能力在蘇聯暫時只有一種火炮能夠做到,那就是從B34艦炮上發展出來的D10坦克炮。
D10S(SU100的火炮,與裝坦克的D10T區別很少,彈藥完全通用),在發射15。59公斤的RB412B次口徑鋼芯穿甲彈時,初速是915m/s,能夠在1500米距離上擊穿80毫米厚度的裝甲板。
有同志很快就要吐槽了,會說這個穿甲能力很一般嘛!比德國的88和長管75,比美帝的90和牛牛的17磅炮差遠了。請注意,上面個資料缺少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這個80毫米厚度裝甲是60度傾角的,查查表格就知道,COS60度是0。5,80毫米除以0。5是多少,是160毫米,這才是D10系列1500米距離的真實穿甲能力。
實際上這依然不能反映D10的真實反裝甲能力,因為我們還要注意它用的是什麼彈藥。再次強調一遍,脫離彈藥談穿甲能力都是忒麼是扯淡。
上面說了D10用的是RB412B次口徑鋼芯穿甲彈,這種彈藥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