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9部分

一輛超過36噸的坦克來說,無疑是不夠的,也就是說54號工程樣車的越野速度有點慘不忍睹。

“速度慘不忍睹還算好的!”康斯坦丁挖苦了一句,“實際上懸掛系統也存在問題,在扭杆懸掛的合金工藝上北方工業非常不成熟,如今製造出的扭杆懸掛幾乎無法負擔36噸重的坦克進行長期的越野行駛,尤其是第一對負重輪的那對扭杆懸掛,因為前部裝甲過厚,壓力非常大,在1000小時的越野實驗中,出現過斷裂故障。”

反正李曉峰是全明白了,54號工程恐怕是無法繼續,想要保證原本的技術效能幾乎是不可能的,要麼減重要麼儘快的搞定從發動機、傳動到扭杆懸掛的全部問題。當然,康斯坦丁已經說了,這是不可能的,需要時間。

於是乎在1934年6月下旬,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和痛苦的糾結之後,李曉峰提出了一個建議——搞一款縮水的54號工程,保持54號工程的總體設計和佈局以及保持原有動力系統不變,透過削弱裝甲,縮減底盤的幾何尺寸,實現輕量化。說白了,這就是某仙人想起了天朝翻版T54搞的62式輕型坦克,既然54號工程搞不出來,太重了,那麼就先搞輕量化的62湊合吧!

康斯坦丁一開始還以為某人是瘋了,不過很快透過研究他就發現,這還真可以這麼弄,一番搗鼓之後,後來被稱為54S工程的T35中型坦克就走下了繪圖板。

而且是很快走下繪圖板,到了1935年年初,透過寒帶實驗之後,在當年2月中旬就正是走上了北方工業的生產線。到了5月中旬,北方工業已經生產出了大約50輛交給EO公司試用。按照本年度的生產計劃,從七月份開始,生產將進一步提速,達到每月生產30輛的目標,到年底必須生產出300輛。

李曉峰原本準備讓EO公司駐維堡特區的部隊接收這批坦克,而現在伏羅希洛夫跟機械化部隊搶BT2,只好讓54S工程提前進入紅軍服役了。

那麼這個54S工程也就是後來的T35中型坦克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說白了就是62式的翻版,但是速度和越野能力比62式要差,原因也很簡單,62的12V1503發動機有430馬力的功率,而北方工業生產出的B2發動機雖然紙上面有500馬力,但實際能用的也就是350馬力,單位功率的下降自然導致了機動性下降。而且54S工程的底盤比62式要長和稍微高一些,原因自然是縱置發動機以及發動機散熱附件還是老B234的模式,而不是後來B54發動機的模式。

當然,總體而言,54S工程效能還是不錯的,戰鬥全重接近21噸,乘員四人,裝備一門45毫米坦克炮,最大公路速度有55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450公里,炮塔裝甲正面防盾處有45毫米,車體首上裝甲35毫米,而且請注意,這還只是垂直厚度,算上傾角之後,等效裝甲實際上更厚!

說實話,在20噸出頭的重量上,有現在這種效能,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反正試用了54S工程的EO公司坦克兵對其是讚不絕口,強烈的要求趕緊多裝備一些。

不過李曉峰卻並不是特別滿意,主要是對火力不滿意,用於BT系列坦克和T26的45毫米反坦克炮效能實在很一般,僅僅比37炮強一點兒。而原版的62可是能扛T3485的火炮的,哪怕現在沒有85炮可用,至少也得用76炮吧?

問題是,76炮紅軍的步兵部隊也搶著換裝,再加上一些官僚作祟,出口給北方工業的76就被叫停了,就是這些45炮都是李曉峰憑著面子和關係弄到的。

當然,北方工業也沒有閒著,也開始改進54S工程,比如換裝更大口徑的火炮,比如換裝火炮穩定器,甚至還有將其改造為自行火炮的計劃。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曉峰終於透過政治交易讓54S工程,也就是後來最初被稱為T35中型坦克,後來被稱為T35輕型坦克的山寨版62進入了蘇聯紅軍服役。要知道,這真心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以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內一部分高層很反對引進北方工業的產品,整個三十年代都在打壓北方工業,而這一次將是一次空前的突破。

當T35中型坦克進入紅軍機械化軍服役之後,伏羅希洛夫很快就後悔了,和他搶來的BT2相比,T35太高大上了,防禦上兩種坦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T35都能跟早期型的T34掰腕子了,對於當時世界各國普遍裝備的37毫米戰防炮來說,想擊穿T35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在換成了76毫米或者85毫米火炮之後,火力上T35也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