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弄斧。”紀曉棠大大方方地說道。
“曉棠縣主過謙了。”楊閣老笑道,“聽我兩個孫女都說過,我早已經將曉棠縣主當做我的忘年之交。這是個不情之請,曉棠縣主若不肯,老夫也不敢勉強。”
“閣老這樣說,晚輩更不敢當。晚輩才疏學淺,於棋藝之道更加生疏,放膽一試,請閣老不要見笑。”紀曉棠這才說道。
“如此甚好,甚好。”楊閣老笑。
紀曉棠這才低頭,又仔細看了一遍棋局。
“請閣老賜教。”紀曉棠請楊閣老先走棋。
“老夫正是因為無路可走,拘在這裡,還請曉棠縣主為先。”
“既如此,晚輩無禮了。”紀曉棠拈起一枚棋子,輕輕放下。
楊閣老頓時眯起了眼睛。
第二十三章 中意
“妙!果然是絕妙好棋!老夫冥思苦想,就沒有想到這一招!”楊閣老讚道,抬眼打量紀曉棠。他長了一雙狹長的眼睛,目光溫溫和和,和他的整個人一樣。並非是天生如此,而是多年的歷練,特意造就了這樣的氣質。
“曉棠縣主方才真是謙虛了,虧得我一力相邀,否則就錯過了曉棠縣主這樣一個難得的棋友。以棋會友,可是一件樂事。”楊閣老這樣說著話,對紀曉棠的興趣顯然超過了棋局。
“閣老過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晚輩也覺得無路可走,所以就隨意走了這一步。只是在閣老這樣的大家看來,就看出許多妙處來。”紀曉棠笑著對楊閣老做了個請的姿勢。
“好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楊閣老點頭讚許,“只是後面曉棠縣主又謙遜了。這一招若是隨便走出來的,那麼老夫這幾十年的棋也都白下了。”
楊閣老這才低頭注視棋局,半晌方才拈起一枚棋子走了一步。
楊翩翩和楊玄讓就在桌旁站著,關注棋局。楊閣老一邊下棋,一邊與紀曉棠說話。
“老夫對曉棠縣主,是久聞大名,曉棠縣主在任安府的事蹟,老夫已經全部聽聞。”
“傳聞難免有些誇張,或有不實之處。流民困苦,但凡誰肯伸出援手,他們都會感恩戴德,將其視作恩人,看做是菩薩轉生。晚輩只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實在不值得什麼。”
“曉棠縣主在大災來臨之前,提前兩年屯下大量的糧食,這才能夠救助一方百姓。災難之中,朝堂上下都束手無策。還是曉棠縣主聯絡出海船隊,往南洋運回救命的糧食,不僅救助了災民,還保障了北邊守軍的軍糧。這兩件,已經是不世之功。滿朝冠帶,都不如曉棠縣主一介裙釵!”
“這兩件事都有,卻不是晚輩一人之功。不世之功。是閣老太過厚愛晚輩了。”紀曉棠淡淡的。手裡拈起棋子,又走了一步。
“除此之外,還能料敵先機。清遠之圍,若無曉棠與紀家,只怕任安一府早就落入反賊之手。”
“那全是祁大人和眾將官的功勞。我們一家,也是被祁大人帶兵救下的。”
“曉棠縣主。老夫雖身在京師,且一介文官。對於軍事卻也不是毫無所知。清遠城易守難攻,謝氏反賊在城內,一旦得勢,就是祁大人英武不凡。領上兩倍的兵馬,也難以拿下。而若祁大人在清遠與謝氏反賊久持不下,其餘反賊就可趁勢反撲……”
“拿下了清遠。任安一府也就在掌握之中了。”
紀曉棠手裡拈著一枚棋子,心中驀地一動。
清遠一役。朝堂上下讚譽頗多。這一役,祁佑年所得的功勞最大。朝堂上下都知道這一役的重要,然而將戰局分析的如此犀利透徹,並真正瞭解紀家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的,卻只有楊閣老一個人。
當然,知道這些的還有紀曉棠自己,以及祁佑年。然而出於某些心照不宣的原因,他們默契地將這個認知隱藏了起來。
“明知強敵環飼,獨守清遠,以自身為餌,不是大智慧、大勇氣,實難為之!”楊閣老的語音輕緩,然而聽在紀曉棠耳邊卻彷彿洪鐘。“若非有大志向,……大不……得以,也難為之。”
紀曉棠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只微微一笑,輕輕落下一子:“晚輩還不知道,原來閣老也愛聽書。”
“哦……哦?”楊閣老目光一直在紀曉棠的臉上,半晌才笑了出來。“老夫可不是聽書,這還是聽翩翩轉述給老夫聽的。”
“那天曉棠跟縣主說的,我聽的入了迷,回來就講給祖父聽。祖父也愛聽,讓我連講了兩遍,還嫌我講的不清楚、不詳盡,那時就說要請曉棠過府來,親耳聽曉棠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