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程式甚嚴,字數是有限制的,還須涵詠鍛鍊,由博而約,求其精簡。等有了草稿,更要細心檢點,引用聖訓要抬頭,若逢御名須缺筆——這都是極大的忌諱,錯上半點就是三年之功付諸流水!

寫到興起處,崇實就策題中‘蠻夷外邦,輕犯海疆’之問大發憨勁,筆下如行雲流水一般的寫了下去:“臣對,臣聞:建極者斂福之源,知人者安民之本,學古者入官之要,整軍者制勝之資。……皇帝陛下……播聲威於撻伐,固已三無敬奉,而一德交孚;八愷俱升,而六師允飭矣。”

新科貢士在殿試答卷的時候是有一定的規定的,不論策論的內容為何,其首尾兩句從來不變。開始的一句是‘臣對。臣聞……’;結尾的一句是‘臣末學新進,罔識忌諱,幹冒宸嚴,不勝戰慄鄖越之至。臣謹對。’和前面的題始遙相呼應,這就是所謂的金殿對策了。

等將草稿檢點妥當,時已過午。吃下兩塊頒賜的名為‘克食’的滿洲點心,站起身來舒一舒筋骨,從卷袋中取出卷子來,開始謄卷——殿試卷子,用七層宣紙裱成,正反六折,除底、面外,共計十頁,稱為十開;每一開高一尺四寸,寬三寸七分,比一般的奏卷要大得多,所以叫大卷子。

卷子上是用銀硃畫好了直行的,每開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寫大卷子的功力,就在每行由上到下二十四個字,排列得勻稱圓整。不過這也有個取巧的方法,自己先照樣畫好直行的稿紙,拿草稿先謄一遍,然後比照著抄在大卷子上。崇實在這上面已花了好幾年的功夫,加以這天的一壺墨漿調得格外好,不濃不淡,下筆不滯不濡,寫出字來,烏黑光亮,配上白庭朱絲欄,色彩鮮豔之至——這種字有個特殊的名字:館閣體。

殿試照例不給燭,不過此時白晝甚長。崇實寫完卷子重新細看,隻字不錯,無須挖補。只是……這最末一段文字,卻似乎大礙關係!糟糕!

他冷靜了一會兒,更加覺得文字荒唐,羅列難入方家法眼。這樣的文字不用呈到御前,只是落到一個理學家閱卷大臣的手中,給一個點,自己前面的心血就全部白費了。

有心重新寫過,其時卻已不及。左右也沒有想過要在這一科得個名傳天下的位次,崇實心中打定主意,當下交卷出殿而去。

從明天零點開始,資料重新計算。屆時書的成績好壞,全靠大家幫襯,看書的同時,不要忘記投票收藏~~!

第22節 一朝登龍(1)

收掌官把卷子收上來,等閱卷大臣席地坐定,開始分卷子,總數是二百六十七份卷子,轉了三十三圈,還餘三份——這剩餘的三份就要由排名最靠前的三位閱卷大臣大臣來勞神了。

閱卷有一定的規矩,首先說評級是五等,第一等叫圓,便是畫個圈圈;第二等是畫一個三角,名叫尖;第三等是點(就是在卷面上點上一個現在人經常會使用到的頓號);第四等是直線;第五等是叉。

殿試閱卷,一般不會使用到第四等和第五等。而前三種的使用也有規定,便是以第一位閱卷大臣的評點為準,後面的大臣不能越級評定——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大臣在卷面上加點(第三等)的時候,第二個大臣就只能畫一個三角(第二等),而不能畫圈圈(第一等)。

每一個人面前的33份卷子看完,眾人起身,分別看其他人的答卷,這個過程叫轉桌——每一個大臣都要看全部的二百七十六份卷子——完事之後要到第二天的中午了。然後八人匯總,商議前十名的卷子。這是要報到御前的。

照例,三鼎甲必出於前十本中,因此,這是極其慎重的一件事。而這一次,眾人為其中的一份卷子各持己見,反覆爭辯,好久都不能定奪。

照祈雋藻的意見,該生員於卷中大放悖逆之言,若是這樣的人被選中狀元或三鼎甲,則將來刊刻發行天下,勢必引發朝政動盪,天下人都會以為皇上、朝廷有意改弦更張,一變前法,以窮兵黷武代與民生息為大政方針,此事幹系匪淺,是故萬萬不可列為前十本之中。

兵部尚書柏葰是蒙古人,於江南士子天生有一種不認同感,聞言也附議:“老夫也有同感,就依浦公(祈雋藻字淳浦)的吧?”

其他人也就罷了,周祖培卻不願意放過,因為陳孚恩的事情,他被皇帝撿拔成了刑部尚書,又入了軍機處,雖是新進之資,位列眾人之下,可也算是朝中第一流的寵臣,他大約猜出皇帝出這樣一道策題的本意所在——當然,這樣的話只能在心中對自己說,自古以來妄揣上意也都是死罪。此時正好就此事出言:“濤公(柏葰字靜濤)這話請恕不能贊同。皇上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