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力的戰鬥力是HE112戰鬥機,其效能已在英法兩國的相對落後的颶風戰鬥機和法國的歪脖戰鬥機MB。150戰鬥機之上。

為了“加強”蘇德聯盟的“穩定性”,在林漢的建議下,斯大林也派出蘇聯空軍加入了西線的空戰,這些蘇聯空軍飛行員駕駛的都是德國造的HE112戰鬥機。和歷史上相比,德國不但陸軍更強了,就連空軍也因為得到了蘇聯空軍的相助,也擁有了更多的飛行員。

在武器產能方面,歷史上德國軍工生產動員能力極糟糕,除了自己糟糕的組織動員能力外,礦產資源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不過,根據《列寧格勒協議》的要求,在開戰後的最初幾個月,蘇聯還是依照協議,供應了德國大量的礦產資源。而這個位面的德國,在戰前也已在國內完成了重要的戰略資源貯備和石油貯備,短期內軍工產能還是可以放開手腳進行總動員生產。

談起軍工產量,很多人總是不自覺拿德國坦克生產的問題套用到飛機身上,但其實這是個錯誤的看法。

二戰時一架戰鬥機的製造工時和消耗的原材料,遠低於一輛坦克。而二戰時的德國,從1939年到1945年,從來都不缺少飛機,他們缺少的僅僅只是飛行員而已。即使是在盟軍打到家門口的1945年,德國空軍面臨的問題也只是缺油,以及飛行員被“海量”的飛機“淹沒”的問題。飛機產能不足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在德國空軍身上發生過。

而蘇聯方面所以如此“熱情”地派出飛行員參予西線的空戰,除了要加強所謂“蘇德”友好的聯絡外,另一個因素也是斯大林想盡早地讓蘇聯空軍參予到現代空戰中,以防閉門造車造成空軍發展的“脫節”。而漢娜所以接受蘇聯空軍的相助,除了可以藉此要求增大蘇聯對德國的礦物出口份額外,也是為了向蘇聯“顯示”實力,讓蘇聯人看到蘇德間武器的“代差”後,至少在1941年前老實一點,別做小動作。

歷史上蘇聯紅軍要到1940年後,才開始進入1000馬力時代,而要到1941年,開始裝備效能和德國戰鬥機接近米格3和雅克I戰鬥機。而在1941年前,他們的空軍都還在大量裝備落後的I16戰鬥機,這個位面的蘇聯紅軍也不例外。

歷史上的斯大林,雖然對擴張很熱心,但同時也是一個很小心的人。他對德國的態度,更多的是謹慎和防備。後世一直有一種說法是,歷史上斯大林在1944年前最大遺憾之一就是不能和希特勒一起瓜分世界,雙方反而打了一場兩敗俱傷的大戰。這個位面的德國比歷史上更強,雖然雙方現在成了“盟友”,又有中國朋友一旁勾通支援“蘇德友好”,但德國給蘇聯的壓力卻比歷史上更大。

為了加深“蘇德”間的友好,經林漢遊說,中國同志的提意,斯大林也派出空軍加入西線的空戰,一方面藉此親自體驗德制戰機的效能,另一方面也有想透過雙方的“並肩”作戰,加深彼此間的“友誼”的念頭。

現在的蘇德間關係十分地微妙,其實雙方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兩邊心裡都很想長期保持著這種互不開戰的“和平”狀態,又都害怕對方撕破臉出手。

而漢娜答應蘇聯紅軍參加西線空戰,是因為她認為西線的空戰經驗是不能用於東線的。二戰時東線空戰的高度是在三千米以下,雙方的空軍圍繞著對方的坦克部隊而展開。

空戰,東線需要的是低空戰鬥機。而西線的空戰高度卻經常在五千米以上,而後更是隨著B17的出現,圍繞著護航與反護航,雙方空軍越打越高。

未來蘇聯開發的米格3戰鬥機是標準的高空高效能,低空效能的戰鬥機,就是因為不適應這一點,加上和IL2攻擊機搶發動機而被淘汰。漢娜也希望蘇聯在參加西線的空戰後空軍的發展的方向被引入“邪路”,造出更多的米格3來。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漢娜想扯蘇聯的虎皮壓制英法,蘇聯空軍也參加西線的空戰,後果只會加深英法和蘇聯的敵對敵視,這樣也更有利於防止德國陷入兩線戰爭的尷尬。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對於蘇聯這個危險的盟友,蘇德間脆弱的聯盟關係,漢娜也不得不處處提防。蘇聯空軍參加西線的空戰,被她視為是蘇聯交給德國的另一份“投命狀”。

歷史上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主動對英國遞出了和談的橄欖枝,但是英國卻拒絕和談死嗑到底。現在有了蘇聯共同加盟,一起開戰,漢娜也想看看,在加上了蘇聯這塊籌碼後,英國人還會象歷史上一般硬撐下去和德國死嗑嗎?

有了蘇聯飛行員的加盟,德國空軍在西線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