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聽芊又淌著淚求了半晌,見陸聽溪仍是不肯,悻悻而出。
等坐到皇莊外的馬車上,丫鬟含桃憂心忡忡:“這下如何是好?”
陸聽芊煩躁擺手,命她閉嘴,須臾,又道:“讓車伕往陸府去。”
是夜,陸聽溪才陪太皇太后說了話出來,就見一隊巡夜的御林軍過來,對方瞧見她,行了禮,匆匆而過。
她回了自己的院子,待要歇下,楊順溜了進來,與她說楚王如今四處找尋世子,世子讓她安心在此待著,旁的事不必憂心。
“小人上次來,大致摸清了這皇莊的地形,日後潛來更方便些。”
兩人說著話,楊順帶來的候在外間放風的一個護衛忽然進來道:“寶升大人那頭傳來訊息說,京中有變,天興帝下落不明,德王等人擁楚王暫為攝政,楚王並未推辭,只說要前來詢問太皇太后的意思。如今楚王的人馬應當正在趕來皇莊的路上。”
陸聽溪問楊順:“楚王可能趁勢篡位嗎?”
“這個……大抵不會。小人瞧他審慎得很。況且,他前次沒能從陛下那裡要來三衛兵甲,手頭兵馬有限。再者,經過上次寧王之亂,陛下已拔掉了朝中和軍中懷揣不臣之心的人,如今京營中剩下的將官多是信靠之人,楚王差遣不動。”
楊順說著,一頓。
這樣說來,其實楚王早就在寧王之亂中就將自己的退路給絕了。連寧王之亂都是楚王親手設的局,甚至後頭的朝中與軍中的善後事宜也是楚王幫天興帝料理的。這樣想來,若說楚王當真有篡位之心,那真是傻子也不信。
楊順前腳才走,沈惟欽後腳就到了。
他在太皇太后處坐了會兒,就暗中來了陸聽溪這裡。
“小皇帝許是被世子救了出去,我怕世子為了激我,做出什麼過激之舉,姑娘不妨將世子的下落說與我,我去跟世子好生談談。”
陸聽溪一再表示並不知曉謝思言的去向。
沈惟欽不急不躁,開始跟她說些有的沒的,越說離朝政越偏,後頭竟問起了她晚膳吃的什麼,竟彷彿閒來無事的談天一樣。
陸聽溪琢磨著脫身之計時,厲梟進來,倒也不避著陸聽溪,徑對沈惟欽道:“仲晁在幾個武將的擁立下,擅自將襄國金印佔為己有,如今正在攛掇京營中的將官。”
沈惟欽面上一絲訝色也無,看向陸聽溪:“姑娘瞧見了,世子想讓我死,仲晁更不跟我一心,非但不一心,此刻說不得比世子更盼著我死。如此困局,姑娘說我當如何?”
陸聽溪不由道:“你總說世子想殺你,可他如今遁逃,自己的案子都未結,如何置你於死地?”
沈惟欽遞來一封已拆看過的信。
陸聽溪展了內中信紙一看,原是沈惟欽的手下遞呈上來的稟奏。
上頭清楚寫著,魏國公世子正率兀良哈三衛往京中趕。
一併押來的,還有寧王。
☆、第99章 第九十九章
陸聽溪以為自己看錯了; 再三確認; 發現上頭寫著的確實是寧王。
她問沈惟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沈惟欽道:“我也不甚清楚; 興許; 世子是為了調動兀良哈三衛。”
寧王的那兩三萬兀良哈三衛此前雖被天興帝收編,但並沒能完全收歸己用。須知,那些兵士可是寧王的親衛,自立國之初就跟隨寧王一系征戰,幾可謂寧王的家兵。也正因此,寧王一系才一再周旋著要保下兀良哈三衛。如今三衛兵甲數雖減; 但戰力猶悍,兵丁個個能以一敵十。
當初判了寧王腰斬之後,為防兀良哈三衛聞訊譁變; 天興帝還很是做了一番籌備。
陸聽溪攢眉:“不可能; 就算他提前預見到了今日局面; 為了帶兀良哈三衛回來平亂,也絕不會在行刑前偷天換日; 救下寧王。否則,他將來如何將自己擇出去?寧王可是犯下了謀逆大罪的。”
沈惟欽一笑:“平亂?姑娘確定世子不是想平我?”
陸聽溪將信還與他:“不論如何,我都不信他與寧王有所勾結。再有,你們二人的爭鬥; 你說與我聽又有何用?我要歇息了; 殿下請回。”說著話; 起身虛手一請。
沈惟欽緩緩站起:“我觀姑娘氣色尚佳; 想來在此沒受甚委屈。此間若有哪個膽大包天的敢對姑娘不敬,姑娘儘管說與我知道。廚下那邊,我也是早已知會過的,姑娘這邊都是單開小灶,廚子都是宮中御廚,手藝沒有不好的。姑娘而今的待遇,連公主也拍馬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