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前諂健�

不過任何新鮮的東西總是萬事開頭難,到了六月中旬一大清早,柳乘風到了值房,隨即便將文吏司的骨幹份子全部召集來,文吏司的首領是煙花衚衕百戶所裡調來的王司吏,柳乘風訓了幾句話,隨即便道:“從現在開始,除了一部分文吏留在這裡整理存檔之外,所有的文吏都必須上街推廣平安牌子,推廣了一個則直接傳送號牌,章程想必你們也都清楚了,王司吏,這事你來安排吧。”

王司吏跟著柳乘風久了,自然清楚柳乘風的脾氣,他說要做什麼事,你不必問東問西,按著法子去做就準沒有錯,他頜首點頭,隨即便開始分派任務,這些文吏們紛紛接了差事,隨即便四散到京師各處角落去了。

他們的差事其實也簡單得很,就是挨家挨戶的在商鋪那邊推廣平安牌,說一些平安牌的好處,許諾這平安牌的作用,不過這第一天下來,效果並不好。

做生意的人大多都有點摳門,一聽說買牌子要花錢,而且耗費還不小,買了之後還要按著月給,就這麼個小小的木牌子,居然花銷這麼大,心裡肯定是萬般的捨不得,無論這些文吏好說歹說,這腦袋總是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無論如何,反正就是任你說破了天,就是沒錢。大家都是做小本買賣,自然不能吃虧上當。

偶爾這平安牌子據說還是按等級來分的,店鋪越大,生意越大,牌子要繳納的費用就越高,商戶們自然不敢買了。

不過這麼多人出去,也不是完全徒勞無功,倒是有一些商戶聽說這是錦衣衛都指揮使柳乘風柳大人頒發的牌子,心裡倒是活絡起來,不管怎麼說,廉國公可是財神爺,他說的話擲地有聲,倒不如買一個來試試,就算不頂什麼用,至少掛一個他的牌子權當是驅邪祛災,說不準還能財神保佑著自己財源滾滾。

因此一天下來,推廣出去的牌子也有百來個子,總還不至於太過難堪。

第六百六十三章:天下有賊

到了第二天,平安的牌子總算有商鋪掛了出來,錦衣衛那邊似乎也沒有為難商戶們的意思,不願意買也無人干涉為難,商戶之間大多都會走動,就比如比鄰五馬街的火巷這邊有家張記絲綢店的東家就被不少人取笑了。

張記絲綢店的東家叫張有凌,是蘇州那邊的人,後來到了京師盤了個鋪面便安生在這兒做生意,這幾年託了聚寶樓的福,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其實他們這些開商鋪的,如今一個個都發家了,往年的時候生意一潭死水,一般買絲綢的都是些大戶人家,生意就只有這麼多,運氣再好,這錢也是有數的。不過後來因為聚寶樓的出現,再加上馳道修築之後,不少京郊的人家偶爾也會坐車到京師來逛逛,來了京師自然不免買些東西回去,多多少少帶動了一些生意。

當然,真正讓張有凌生意火爆的其實不是靠那些外地人,商貿繁榮之後,京師裡不少人都有了營生,人人都有了月薪,有的多,有的少,還有一批譬如律師、帳房以及工坊的一些相關管理人員,這些人收入不差,如今也有了餘錢,因此對貨物的檔次需求也就增高了起來,因此這些人也開始用起了絲綢,消費力也頗為厲害。

除此之外,一些頗有手藝的工匠因為月薪不低,逢年過節也會扯幾匹絲綢回去讓家裡做件衣衫,趕個時髦。

只是短短的幾年之間,京師對絲綢的需求量一下暴增了數倍。更重要的是,一些成衣鋪子對絲綢的需求也是極大,同時也讓絲綢的價格節節攀升,甚至一些成衣鋪子因為江南那邊的貨物還沒有供上來,居然直接到絲綢鋪去收購原料。

張記絲綢鋪因為是老字號,在駐俄京師多少有了些名聲,這張有凌的生意自然是火爆到了極點,從前也不過掙個幾百兩銀子,可是上年居然掙了一千九百兩紋銀,這若是放在兩三年前,那肯定是駭人的利潤,不過現在也只是在這火巷裡勉強算是生意不錯而已。

張有凌之所以引來隔壁幾個鋪面東家的發笑,問題便出在張記絲綢鋪的門臉上,昨曰的時候,一個文吏進來極力讓他購平安牌子,他一開始也有些動搖,可是那文吏一再保證這是廉國公頒發的,像他這樣的鋪子,只要買個二等牌子,也即是每月繳納三十兩銀子便可以掛上平安牌。

每月三十兩,一年就是近四百兩銀子,這可不是小數目,張有凌一開始不肯,可是後來竟是一時糊塗,想到這是財神爺頒發的牌子,買一個也是無妨,他心裡這般一想,竟是鬼使神差地拿出了三十兩銀子來。錢一到了那文吏手裡,那文吏立即與他簽了一張平安契約,這契約裡的內容據說是專門的律師推敲過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