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部分

騎兵,還有五百轉為步兵的親衛,怎麼去扛一千騎兵?所以只能帶朵**的兵馬去兜圈,再看有沒有可趁之機。

當然丁如玉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朵**派出的騎兵,依靠這樣的戰術,想要把朵顏衛耗空,不論是否可行,也得花上極長的時間——事實上,這並不可行,明成祖不是沒有幹過,重創了三個衛,但也只能讓他們老實一些,依然無法把三朵納入大明版圖。

丁如玉並不在意是否能把朵顏衛納入大明版圖,她要做的很簡單,就是佔領它、統治它。

她可不管朵顏衛會不會亂起來,她所知道是手上有三千在雲貴那邊上過陣、見過血、月月領足餉的步兵,並且是由她在南海衛帶出來經歷過血戰的百餘骨幹軍官所統領,從補充之後開赴雲貴的一路上,就是按著丁一的那些訓練方式來進行訓練,不論隊伍還是投彈。

並且她有兩千柄被容城那邊淘汰了,準備賣給大明軍方的火繩式手榴彈,只要不下雨,這絕對是一件克敵致勝的利器。

只要朵**的騎兵去追吉達他們,那麼她就要率領這三千步軍,直撲朵**所在大帳。但教把朵**殺了,朵顏衛便不可能不亂!兩千顆手榴彈,只要有砸過去的機會,不論是攻堅還是斷後,於這個時代,都將是一種震攝。

她不在意朵顏亂了,諸多勢力會投向脫脫不花還是投向瓦剌;也不在意是否會引起更多蒙古部落的仇恨,而糾集起來進行更為瘋亂的反撲。應該說,丁如玉並不是一個有著良好大局觀的將領。

不過這件事到了丁一這邊,他卻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因為他記得。也先很快就會稱帝,脫脫不花也很快就會跟也先決裂,這兩件事哪件前哪件後,他不太記得,但大抵發生的時間都差不遠。然後女真諸部就開始作亂,兀良哈也是開始作亂。總之。接之下來的時期裡,是草原上動盪之際。

那麼,為什麼要錯失這個瓜分利益的時機?

歷史上很多微妙的拐點,例如大航海時代,例如工業革命,也例如將要爆發的草原上的動盪。很明顯丁一在搞清楚了丁如玉的想法以後,他也不打算錯過這個拐點,所以他比起如玉來,要頭痛許多:不能讓朵顏衛亂起來。

只有儘快地把朵顏衛實際控制在手裡。他才可能在將要爆發的草原動盪裡,有瓜分利益的本錢。否則的話,沒有一個類似根據地的存在,就憑孤懸關外的幾千兵,就算全是鐵打的,一場場戰事下來,又能撐得了幾場。

所以丁一很忙,忙到以身作則去幫忙挖一下陷馬坑的作秀時間都沒有。

他先是向巴達瑪派出了信使,又向脫脫不花同樣派出了信使,更差人去把撻馬赤伊基拉塔叫了過來。王越主動請纓要去充任信使,丁一開始是不同意的:“不行,萬一脫脫不花那邊有人要為難你……”蒙古人什麼割耳削鼻的,不是沒有,王越這種本就是世上名將,丁一是真捨不得,讓他去冒這個險,太不值當了。

但王越卻很堅定:“學生入先生門下,前不能在貓兒莊為先生持旗,後未能於西直門外與先生並肩,卻贏得容城弟子四字,每每念及,心中是有愧的。便君玥未到及笄之年,也已能為我師分憂,越安能無所事事?先生,便教弟子走這一趟吧,漢有班定遠,明末未必便無王秀才!”

他不說還好,這麼一說丁某人聽著是極為頭痛的,因為王越有一個毛病,很顯著的毛病,導致原本戰功極為不錯——所謂一旦上陣,敵人就不戰而奔的他,在後世的聲名不顯,除了和宦官交聯德行有虧之外,還有一條,就是邀功貪戰。

這還沒出發,就先想著漢有班定遠了。丁一是真心怕啊,別出去傳訊之後,與脫脫不花說不下來,這傢伙來個效班定遠,那真的麻煩了,當下正色與他道:”其一,世昌不是使節;其二,草原今也非西域之勢;其三,弱國無外交!“

不是使節,只是丁一的私人信使,就沒有正義性,名不正言不順,連最不講規則的草原人,在也先他父親脫歡要稱汗時,都不同意,因為沒有黃金家族的血統,所以才去迎脫脫不花來,王越又不是明朝使節,怎麼能跟班定遠相比?

而此時的草原,遠遠要比班定遠出使時的西域,要強勢得多,也沒有那麼多分裂的國家可供借勢。再就是國勢強弱才是能否借勢而為的根本,要是大漢如南宋一般,班定遠還能建立不世之功?誰在意啊?

此時瓦剌還有許多在土木堡戰敗被俘的明軍將士,先前連皇帝都被俘了,論國民生產總值還是繁華程度、文明程度的話,大明當然穩穩遠勝,但要說國力強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