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底裡也潛壓著欲要早認正主以期正主上位後能得知遇之恩之意。
這朝中只怕人人都是如此。
程介甫問道:“李存恪品性究竟如何,朝中除了介衡你,只怕無人清楚。畢竟你前些年常跑盛京,與他相熟。”
陸欽州擱了茶碗道:“在德行與品質上,他自然要勝出前面二位不少。只是他自幼常走民間,又常在西北一帶跑,常看見北方遊牧民族搶掠北方邊境,恨我朝邊兵太弱,崇武厭文之心很重,對讀書人缺乏應有的尊重。再者他易衝動,殺心太盛,於那些嚕嚕嗦嗦的文臣來說,只怕不是良君。”
程介甫聽了這話,半天不能言語,他自己就是陸欽州口中那嚕嚕嗦嗦的文臣。
陸欽州的看法確實客觀,客觀到一針見血不留餘地。朝臣們總會對君王有所期待,期待仁愛與關懷,期待如天賜般的正義與知遇。但只要是肉身做成的人,又有誰會沒有一絲缺點。
當今聖上在皇位上縱橫開合二十多年,北抗強敵,中庶民生,南開經濟,無論對文臣武將,總是愛惜多過責難。站在臣子的位置上來說,確實是為不可多得的明君。史稱前朝太宗有貞觀之治,若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論本朝皇帝,他去後也能封個成佑之治。
程介甫此時忽而意識到,一味的去期待繼任者,還不如本本分分在當今聖上手下做手。這樣的話陸欽州點他不至一次兩次,然則他始終迷在局中不能自拔,此時才算當頭棒喝。
他輕叩著桌子半晌,才又慢慢問道:“不知聖上對幾位皇子,可有明朗屬意示給中丞?”
陸欽州道:“人對於偏愛的兒子,自然更多一份期待。只是瑞王如今風評太惡,聖上也不能強壓眾臣與民間之意。前幾日說起瑞王一系的弊處,自然是他府中門客們。十月十五下元節,宮中要行祀祭水官,介時聖上設筵,欲要請了幾位皇子及身邊門客進宮,與大臣們宴飲。聖上此此舉想必也是欲要叫瑞王府門客們獻些才能,以服坐中大臣,將瑞王一系再往上推一推。”
程介甫心道,這主意必是陸欽州這隻老狐狸替皇帝疇畫的。
他微笑搖頭半晌,才道:“瑞王府的門客們,才是瑞王的軟肋。”
陸欽州道:“關鍵是魚龍混雜,又無一人能主事者。慫勇事端的多,顧全大局的少,又皆是愛好黃湯之人。”
所以說他是想問,程介甫手中有沒有混在瑞王府中,又能在關鍵時候煸風點火的人?
程介甫道:“我一個同門,如今在瑞王府混的還不錯,只是他手中無銀錢打點,否則進宮不成問題。”
陸欽州道:“若期待於新君之遇之恩,這隻怕是最好的時機了。”
誰都知道陸欽州的夫人前幾日遭人綁票,幾乎命斷城外五陵山下,雖他幾方斡旋將事情悄悄壓下,並給了聖上完備的解釋。然則程介甫在刑部各處皆有關係,自然知道這事情是誰幹的。
程介甫道:“只是這樣大好的事情,介衡你為何不自己來辦,卻讓給我?”
若一擊得中,李存恪那裡自然就有了知遇之恩,再者又能報仇出惡氣。這樣好的事情,為何陸欽州還要假他人之手。
陸欽州道:“我這幾日打理收拾一番,要去南邊出趟差,順便帶我家夫人與小兒出門遊玩一趟。”
他非但不肯親手報仇,還要避出京城去。
程介甫道:“如此寒天,中丞大人出門遊玩,只怕也太冷了些,況且帶著孩子,也多有不便吧。”
陸欽州道:“內人前些日子受了驚嚇,帶她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好叫她能忘了那件事。”
這當然是實情,他於皇帝的奏呈亦是這樣說的。但還有一點是,無論巧合還是無意,李存恪皆是與他一起進的京,他身上有西行帶來的光環,又生的體強力壯,朝中已有不少人屬意他為繼位之君,此時若自己再攙夾在推倒瑞王的案子中,只怕要引起皇帝疑心。
程介甫才要拱手,就聽陸欽州又道:“若到了那一日,記得叫他們去垂拱殿摸一摸那正大光明匾,那後面有好東西。”
他將路鋪好,自然會有人接上來做他不願親手去做的事。
唯今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陪蔣儀出門散散心,用出門這樣一件繁雜的事情擾亂她的心,沖淡她心中受過的驚嚇與痛苦。在這樣的屬九寒天,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他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
他們三日後出京,僕婦們一車雜物一車,又隨行的護衛們數百人,浩浩蕩蕩出了城門,旖旎隊伍緩緩往南而去。
蔣儀懷抱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