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了,只得把這頭一天的宴客讓於了林二先生——他和林二先生賭著袁長卿的名次,林二先生心裡多少知道一點朝局的,故而猜著袁長卿定然不可能是狀元,五老爺卻並不關心政治,對朝局更可謂一無所知,只盲目地信任著袁長卿的才學,非說他是狀元之才……

男人們在外院談古論今,一個個於酒酣耳熱之際恨不能立時一展自己那“治國平天下”的手段;女眷們於內宅,則更樂意探討些“修身齊家”的本事。

二夫人便問著珊娘:“大郎得中,袁家那邊可有什麼訊息?”

珊娘搖搖頭,笑道:“昨兒花叔也往那邊府裡報了信的,那邊只說老太太和四夫人染了時症病倒了,都沒見花叔。”

“那你呢?”五太太擔心道,“四夫人那裡倒罷了,老太太那裡,怕是你要去侍疾吧?”

珊娘倒想裝個樣子的,袁長卿卻直接把她攔了回來,只叫花媽媽過去看了一趟,且還告訴那邊府裡的人說,珊娘身子也有不適,怕把病氣過給那兩個已經病倒的人,只好遣了花媽媽來代為看望……

這裡正說著話,外面傳來一陣喧譁。二夫人抬頭看看天色,站起來笑道:“定然是他們回來了!”

二夫人還真說對了,還真是袁長卿他們回來了。三人只進來內院行了個禮,便叫外面的那些名師大儒們給拉走了。那林如稚原就是個活潑的,此時更是對那瓊林宴好奇得不行,便硬是拉了珊娘揹著人跑到前廳的後窗下,聽著林如軒像說書般,繪聲繪色地說著瓊林宴上的事。

她們到時,林如軒正說著袁長卿這個探花郎的來歷。

雖說他這探花來得如同兒戲一般,可宮裡放出的訊息卻是另一個模樣的。宮裡只說,那前三名的文章都一樣好,叫皇帝一時犯了難,跟太后說起此事時,太后只認得三人裡的袁長卿,便說他長得最好,是探花郎的胚子……不管事實真相如何,市井百姓倒是挺喜歡這個說法的,甚至一時傳為佳話。

眾人正議論著,林如軒那裡又繪聲繪色地說起昌元帝委袁長卿為“探花使”,叫他去御花園裡挑選一朵天下最美的花的事來。

“你們再猜不著,袁大,不,探花郎他找來的是什麼花……”

話說,當年世祖皇帝曾效仿唐太宗,在御花園的一角也建了個凌煙閣,裡面掛著當初為創立大周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的一批文臣武將的畫像。那閣前有一株世祖皇帝親手栽種的木棉。當年世祖皇帝曾說過,那紅紅的木棉花裡藏著先人為後人所流的血,所以是這世間最美的花……

所以,袁長卿帶回去的,便是這株木棉樹上的花。

回家的馬車上,見珊娘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袁長卿便逗著她道:“其實我認為,天下最美的花在我家裡。”

珊娘怔了怔,忽地拿手指頭捅了他一下,睇著他道:“人前你倒也這樣油嘴滑舌一次啊!”

袁長卿笑著抓住她的手指,道:“真的,我真覺得我們家那株月季花是天下最美的花。你種的,我給除的蟲,開的花豈能不美?”

珊娘這才意識到,他又在捉弄她了,於是撲過去又動起手來。

袁長卿悶聲一笑,對她道:“這樣多好,不愁眉苦臉了。”又道,“你別替我擔心,我好著呢,他們最好是能把我選官選到外地去,我就帶著你,還有老爺太太,我們一路遊山玩水地過去,正好也看看這美好的春…色。”

可惜的是,天不從人願,袁長卿並沒有能夠如他所希望的那樣被人踢出京城,而是被人塞進了翰林院,做了個一個月裡都沒一本書可修的修書匠……

不過對於袁長卿來說,這樣的安排倒正好便利了他。之前他就答應了太子,要替他擔下一攤子事的,若是他如林如亭那樣受著重用,就只能一個人當兩個人使著了。如今他得的是個閒差,且上司還是太子那一系的,他簡直可以說是愛去不去,工作之餘,竟叫他得了許多的空閒,整天帶著珊娘城裡城外的溜達。

第147章 ·光宗耀祖

自古以來大周這片土地上便有那“光宗耀祖”一說,袁長卿中了探花,自是要把這個喜訊告訴祖先一聲兒的,偏他們兩口子只是從袁府裡搬出來住而已,名義上跟四老爺一家並未分家,所以,他們還需得回袁府去祭祖。

而金殿傳臚後,袁老太太得知袁長卿高中探花,險些沒把自己憋出個好歹來。偏珊娘這時候派人來報喜,她一時氣惱,便對外稱了病,乾脆連人都沒見。第二天,老太太想著他們倆口子如今已是不同往夕,應該更要珍惜名聲才是,便是惺惺作態,怕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