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下縣二十人。”
“每歲仲,州、縣、館、監舉其成送之尚書省登第上於尚書,禮部主簿掌印句檢監事。凡六學生有不率師教,則舉而免之。其頻三年下第九年在學及律年無成,亦如之。”
“凡書學,先口試,通,乃墨試《說文》、《字林》二十條,通十八為第。”
“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為及等。”
“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亦四等。”
“凡進士,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為甲第;策通四、帖過四以上為乙第。”
“凡明法,試律七條、令三條,全通為甲第,通八為乙第。”
“凡算學,錄大義本條為問答,明數造術,詳明術理,然後為通。試《九章》三條、《海島》、《孫子》、《五曹》、《張邱建》、《夏侯陽》、《周》、《五經算》各一條,十通六,《記遺》、《三等數》帖讀十得九,為第。”
“凡道舉,試《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十通六,數帖讀十得九為第……”……
皇城東側的東宮儲秀殿升雲樓,站在新建地露臺上,可以看到東宮綿延到大內,連雲地亭臺宮室松柏翠邑,青白暗色調的太廟和朱頂。
更重要地是這個環境清淨,且利於保密,只要把住樓下的入口,很難聽到樓上在說什麼。
於軟榻上太子小白對坐地,卻是一位稀客,乃肅宗身前得寵的山人劉唐,他與另一位得寵地術士申季泰並稱雙隱,在平涼時就備受今上地推崇,以白身出入宮禁無礙,不過最近顯然被那位不空,分去不少關注。但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太子小白既然以元帥監國,早些年征戰各地
數道,也多少結納收攬了一些民間的智賢之士,眼好就是其中之一。早在這位以好學強記,聰明寬厚,喜不形於色而深得太上賞識的太子小白,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就已經在樓觀山,尋訪到這位隱士。
他們不是正編地東宮人員,因此,反而躲過了這次風波和清洗,不過為了把他名正言順弄到身邊來,還是頗費了番周折,這回也是討著奉旨看望,主持的旗號前來,說是看望,也未嘗沒有就近監臨地意思,這也多少乘了他的意圖。
他正在和太子小白討論的,並不是中外軍競技大會上的異聞,也不是新近遠番來訪的盛況,而是新近轟動一時的改良科舉之議地後續。
自從《建言科舉扎》上去以後,反應最強烈的並不是那些年輕地士人學子,反而是那些年高資深的清流士林,就算再違心地,也不得不酸溜溜的說上兩句。
前面那些都是幌子,根據第二批由當代一些知名地士人在各種文抄上反覆論戰,提出後續改良的建議。這才比較接近事實的真相。
最關鍵的,還是於細分諸科,對口取士的建議,所謂人之精力,窮盡一生終須有限,為了不浪費人才,將以官定六學為基礎的諸門科舉,詳細分為然後按照對口的部門,進行調配,同時也大量增加了取士的範圍和人才儲備的數量,這也是一種折中的妥協措施。
朝廷再怎麼短時,也並不少這些養士的錢,再說在本朝,取士是回事,任官又是另一回事,成績最優秀的進士,也只是獲得做官的資格和初步待遇,只有皇帝看的特別順眼的透幾名,或許會馬上得到翰林編修、待講之類清貴悠閒的職務,其他要想獲得職事,還得經過禮部和吏部的考偈拭,因此有這個緩衝,取士取的多,也並不會直接影響或是衝擊到現有官場的成規和秩序。
卻給各方足協和利益分配的空間,畢竟制度再好再完善,但象要一股腦消滅各種既成事實的人為因素,還是很不現實的。對士子來說,雖然多了等級和分類,但也拓寬了他們的晉身之路。
唯一有影響的或許是些胥吏們,他們頭上,又要多出一大批被稱為“學子老爺”的特權階層。當然其中也有三六九等,最低階的只能和士兵的家屬一樣免徭役,然後每月可以到官府領幾塊肉一袋米而已,最高階的才能免除一切賦稅。只要能擠入這個群體,就獲得開館授學的資格,無論是自辦蒙塾,還是到州縣學任教,都與後世沒有太大的差別。
一的變化時,多出了許多技術性和專業性的時務分科,比如營造科,物料科、轉運科、錢糧科、度支科、稽算科、水工科、厘稅科等等。許多其實都是脫胎自龍武軍內部的體制。
核心地概念就是,讓專業地人去做的專業的事,而不是想傳統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