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八歲孩童,你出這麼大的題目,他如何能作的出?”
鄭言慶聞聽聲音,扭頭向身後看去。
這一看,卻讓他一愣。
原來站出來為他說話的人,居然是鄭仁基。
“鄭少兄此言差矣,你鄭家不也是玄儒並修,鄭言慶既然能說釋教典故,焉知他不懂其他?再說了,學問不在年齡,王通雖痴長几歲,但這才華未必能高過半緣君啊。”
表面上看,劉炫是在為鄭言慶說話。
可實際上呢,他卻是在為王通開脫……是啊,鄭言慶年紀雖小,可名聲大啊。咱作學問,不能以年紀做判斷,而是應該以名氣做判斷。他既然這麼有名,想必沒有問題……
竇威白眉一聳,做勢要起身。
中年男子,卻在這時候一把抓住了竇威的手臂,將他按住。
竇威一怔,向男子看去。
卻見男子輕輕搖搖頭,然後看了一眼鄭言慶。
鄭言慶面色平靜,雙手抄在袖中,恍若這一切事故,與他沒有半點干係。
鄭仁基爭辯不過劉炫,悻悻退到一邊。
“劉光伯不要麵皮,怎能如此做呢?”
顏師古也是臉色陰沉沉,拍了拍鄭仁基的肩膀,“莫著急,且看鄭言慶如何回應。”
“鄭言慶,你以為如何?”
劉炫,是河間人,與太原王氏族人王崇關係密切。
他裝模作樣的詢問鄭言慶,其實隱隱有逼迫之意:你若是不答應,乾脆認輸算了。
鄭言慶說實話,本無所謂勝負。
只是這劉炫一派道貌岸然之色,讓他頓時心生厭惡。
“前輩即已發話,學生怎敢拒絕。”
“既然如此,那限時一個時辰,你二人就以釋道為題,各做一篇文章,以判論高下。”
王通和鄭言慶恭聲答應,各自在堂前書案落座。
與此同時,門外眾人也停止了議論,將軍堂前,一派靜穆。
————————————————————————五點後第三更,求推薦!
第五二章 破題:原道(第三更)
王通也顧不得其他!
當他看見這將軍堂中坐著的人以後,心裡就有些發苦。除了劉炫之外,又有東海名士李夏,傳授王通易學的易學大家於仲華,前北齊文林館學士,入隋後曾擔當過泗州司馬的溫君悠……等等之人,全都是和太原王氏交往密切的前輩先生。
竇威是發起人,卻似偏向鄭言慶。
那個中年人,王通不認識,想必和竇威的立場差不多。除了這兩人之外,其他全都與王通有關聯。
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挑起和鄭言慶的爭紛,已經驚動了太原王氏族人。
世家之間,多有關聯。
這些人坐在這裡,未必沒有得過王家的囑託。
王家希望王通獲勝,既然已經丟了臉面,若還不能獲勝的話,王通必然是名譽掃地。
他沒有退路,只能認真破題。
好在王家是儒釋道三道並修,對釋道的瞭解並不算太差。
提起筆來,王通開始奮筆疾書。
而鄭言慶卻跪坐書案旁,還是抄著手,似乎在思考什麼,又好像是已經放棄,閉目假寐。
從他那稚嫩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
竇威不免有些焦慮起來,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可鄭言慶卻好像沒有一點動筆的意思。
難道說,他決意放棄了嗎?
中年男子則看著言慶,似乎在看一件很有趣的事物。
“爹,他為何還不動筆?”
中年人笑了,“此子似好謀後而動。從他那文章來看,此時不動筆,怕因為胸中無竹吧。”
“可這時間快到了啊!”
“別擔心,我覺得他不會就這麼放棄。
胸中若無竹,寧可不畫竹。此子當好求完美,所以沒有成熟思緒,寧可交白紙一張。
建成啊,他年紀比你小,可論沉穩,你卻遠遠不如他。將來若有機會,不妨和他結交一番……恩,這個年齡,能有這份氣度,倒也不辜負……他這些年的飄零。”
就在此時,鄭言慶提起筆來。
“半緣君要動筆了!”
“你閉嘴,莫要擾了半緣君的思緒……”
當言慶提筆的一剎那,鄭仁基這心思,呼的一下到了嗓子眼。他自己也覺得好笑,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