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在他身邊的青年,名叫崔思敬,是鄭州崔氏族人,崔珉的堂兄,崔千里的長兄。

這件事起因在崔珉,崔家自然不好旁觀。

崔千里的學問,尚不足以出門,所以崔家又拍了崔思敬出來,為的是幫襯一下。崔思敬年過三旬,道德文章也不差,在河洛地區小有名望。他雖然也看不過這種事,可事情起自他崔家,他也只能站出來。當然了,內心中對言慶的目無尊長,崔思敬也是有些看不過去。

王通整了整衣冠,在一片噓聲中,邁步走進將軍堂大門。

同來計程車子,則在大門另一側站立,傾聽將軍堂裡傳來的訊息。

王通倒是彬彬有禮,先向在堂上端坐的拿下耆老名士行禮,還向著言慶拱了拱手。

他不是傻子,言慶詠竹詩出來以後,他雖下不來臺,但也頗為敬服。

雙手將一卷文章呈上,王通說:“半緣君詠竹,已近竹之韻,學生實無法超脫。

故而學生以‘荷’為題,賦詩十首,崔思敬王績抄錄。”

反正竇威說過,他可以另行命題。此值夏季,荷花盛開,倒也正和了時節景緻。

將軍堂外,傳來一陣噓聲。

很顯然,王通取了巧,佔了便宜,頗令人有些不齒。

王通心中則苦笑,早就知道會是這種情況,他落了後招,就有些難以令人信服。可問題是,這十首詩,真的是他臨時所做,絕無半點作弊行為。但旁人就是不信……

鄭言慶心裡咯噔一下。

杜如晦說的不錯,王通果然是有才學。

若非自己先下手為強,搶到了先機,恐怕會輸得很慘吧!

他忍不住向王通看了過去,就見此人身高大約在175左右,不算高,但頗有氣度。

一襲白衣,落落大方。

長的也是齒白唇紅,頜下短鬚,有儒雅之氣。

————————————————————————————

竇威請來做評判的人,都是當今名士。

有洛陽易學大家於仲華,還有前旅騎尉,曾因偽造連山、歸藏而被罷免,又因勸阻隋文帝不要關閉官學而聞名的劉炫劉光伯。竇威身旁,還坐著一箇中年男子。

一身華美錦袍,威儀頗重。

只是生的略有些女相,使威儀中,又多了幾分慈祥。

男子身後,站立一名少年,個頭不低,身材也很精壯,正好奇的打量著鄭言慶。

“王通所做詠荷,與鄭言慶所做詠竹,雖略有差距,但也算中上。”

劉炫看完了王通所做詩章,做出了評價。

當然了,鄭言慶盜竊的都是後世名篇,從質量上,的確不是王通所能比擬。

中年男子也說:“王通這十首詠荷,的確是比鄭言慶的詠竹遜色。不過這篇荷花賦,的確不錯……呵呵,王通不愧是出身名門,家學淵源,恩,可算得他過關。”

表面上誇讚,可實際上卻暗含譏諷。

王通臉不由一紅,卻又不得不上前拜謝眾人評點。

“今日命題經論,還需光伯先生來吧。”

中年男子看似隨意的說了一句,眼角的餘光,卻不由自主的朝著鄭言慶看了一眼。

不過鄭言慶並沒有注意到,此時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堂上那些耆老身上。

“鄭言慶,我且問你一句話。”劉炫開口道。

言慶連忙上前,“還請前輩指教。”

“你這文中,所說的‘經不空取’典故,從何而來?”

“哦,幼年時翻一殘書所得。”

“經為何名?”

言慶有些奇怪這劉炫為何揪著佛經典故不放。總不成告訴他,這個典故還沒有出現,是幾十年後的產物吧。

於是搖頭道:“學生當時年幼,記不得名字。”

“呵呵,看起來,你對釋教頗有緣啊……此前又有修緣七品……恩,我有一題,釋、道。”

劉炫說完,向其他人看去,“諸公以為如何?”

釋?道?

就是佛教和道教嘛……

這個命題,未免太大了一些吧!

中年男子一蹙眉,剛要開口反對,卻聽劉炫說:“自漢魏以來,釋道並行。鄭言慶熟知釋教典故,想必也有所心得。正好他文中也提到了釋教典故,何不以此作論?”

“劉光伯,你這是何意?

誰不知道河東王氏,是三教並修。鄭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