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老俟斤暴病之後,圖利的軍功越來越高,在部族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可他反對漢化,堅持契丹舊俗的主張也逐漸顯露出來。完失明敏銳的察覺到了圖利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發生源自小郎君兀裡的出走。本來按照契丹人的古老傳承,部族俟斤的位子應該由部族長老在轄賴石烈的子孫中依據功勞和能力大小來推舉,而弟弟兀裡想要爭奪部落俟斤寶座的理由很簡單,他是大母之子,身上流淌的是述律家的血液。這種理由的根源便來自於漢人的“嫡出”觀念。
完失明能夠理解圖利心中的憤怒,但他認為圖利的遷怒有片面擴大的嫌疑。尤其是佔據柳城的這幾年裡,完失明感受到了漢人文化的博大和精神,為其深深著迷。既然漢人能夠佔據中原繁華之地數千年之久,就說明漢人的這套東西必有可取之處,為何要全盤否定呢?…;
因此,完失明雖然認為圖利是下一任品部俟斤的合適繼承者,但卻對正式給予他這個身份有些憂慮,以各種理由拖延部族長老大會的召開。他希望在圖利登上俟斤之位前,能夠透過努力讓圖利的觀念有所改變,以保證品部今後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和延續性。
圖利也多少能夠猜出完失明的意圖,他對大長老很尊敬,之前一直盡力與大長老相處融洽,但此刻挾東征大勝之威,又有了底牌,他決定不再忍耐。
“述律家的阿缽這些時日一直在催促我,讓我儘快從榆關方向撕開口子,打破盧龍軍的關牆防線……這不僅是阿缽的意思,也是耶律家曷魯、阿保機他們的意思,我想,那也代表著大於越的意思……”圖利這句話雖然是對自己急匆匆南下榆關的解釋,但其中所包含的另一層意思已經很明確了——迭剌部那些大人物已經達成了共識,支援圖利成為品部之主。圖利沒有說的是,他還以燕郡以東的大片土地,換取了烏隗部的支援,只不過他對自己的這種做法是否正確有所保留,便沒有提起這件事。
完失明沉默了一會兒,道:“我老了,已經有些騎不得馬了。這幾年冬天最冷的那些日子,我的腰和腿都會犯疼,疼得很厲害。。。。。。”
圖利偏著頭想了想,緩緩道:“航斡石烈家可以留駐柳城,今後柳城便是航斡石烈家的封地。”
完失明點了點頭,長舒了一口氣:“我可以立刻開始籌備,十天內召開部族長老大會。”
圖利搖搖頭:“不,長老大會將等我從榆關回來之後召開,我需要拿下榆關向阿缽他們交待……另外,還有兀裡,不解決好他的事情,長老大會就算召開了,我也睡不踏實。”
淺淺的兩盞茶,短短的幾句話,兩人便達成了協議。大長老完失明可以繼續在航斡石烈本家內推行漢化,圖利甚至十分大方的將柳城劃給了完失明。完失明則同意立刻讓圖利成為俟斤,只不過為了更加名正言順,圖利主動將日期推後了。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年前的出擊令白狼山軍寨物質得到了極大的充裕,馮道令張老匠牽頭,組織了大量人手,在後山尋了一片背風的山坳,搭建起成片的木欄木舍,這才將所獲的牛羊圈養進去。至於那些戰馬,則被前營士兵如寶貝般收了起來,養在軍寨內的馬廄中,為此,張老匠專門騰出一天工夫,帶領弟子們將馬廄重新進行了改造。
吃上了羊肉、喝上了羊奶,前營計程車氣猛然間高漲了許多,人人面放紅光,精氣神顯得充沛無比。宰殺下來的羊毛和羊皮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暫時解決了吃飯問題,婦孺們便將勞動重心轉移到了製作羊襖之上,經過半個月的緊張勞作,前營士兵首先換裝,各自在自家的軍服外套上了一件無肩短羊褂,王大郎所帶的斥候隊則多了一頂羊皮氈帽、一雙羊皮手套,看上去已經極其類似契丹騎兵的裝扮了。
對於百餘頭牛的處理,又引起了李誠中和馮道的激烈爭議。話說回來,兩人自從搭夥主理白狼山軍政以來,已經爆發了很多次爭吵,但大多以李誠中的勝利而告終,誰讓這是一個軍頭為大的時代呢?
牛是短缺的物資,在關內,哪怕是緊鄰草原的盧龍軍,牛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性牲畜,不僅用於耕作,而且牛身上的牛皮、牛骨、牛筋還是弓箭、皮甲的主要材料。大唐是不允許隨意殺牛的,民間若是隨意殺牛,將受到官府的重判。秉承文官的思維,同時考慮到將來逐步在關外屯田的需要,馮道堅決不同意宰殺這些牧牛。
但李誠中殺了。他揀選出三十餘頭齒齡較老的牧牛,全部宰殺完畢。李誠中知道馮道的考慮有其正確的一面,但他更在意前營士兵的裝備問題。目前,前營士兵約半數沒有皮甲,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