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膏腴精華之地,單單財政收入就不是號稱天下第一督的直隸總督可以相比,兩者在財稅收入上的差距可不小。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手頭有了錢加上天高皇帝遠的,又需要彈壓三省地方兩江總督衙門所轄清軍人馬可不在少數。
特別是太平軍肆虐期間,兩江總督直轄兵馬更是數以十萬計,可以說得上天下第一的地方諸侯,地位之要可想而知。
兩江總督手中權力甚重只是其一,關鍵是吳可做了兩年的兩江總督,很多政策都才剛剛鋪開初見成效,就這麼離開了實在心中不甘。
就說以工代賑吧,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各項章程已頗為完善。
此時以工代賑的鞏膜,已經超過了十萬人這個恐怖數字。
想想十數萬青壯,起碼得有五萬以上家庭數十萬人口得靠這個吃飯,兩江總督衙門每月都得撒出數以萬兩計的銀兩專門用作此處。
他不敢想象,如果他調走了後任者會不會將以工代賑的政策繼續下去。就算能堅持下去,又能不能做得像眼下這樣雖說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參與進來的青壯勞工卻從來沒吃過什麼大虧。
倒不是他的覺悟一下子高了,見不得治下百姓受苦什麼的,只是他做事秉承著一個極為樸素的理念:哥們為這事出了大力就要見到效果,不管是好的效果還是壞的結果,總之就不能讓哥們的努力完全打了水漂。
他最恨的就是那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卻又貪婪成性又沒有自知之明的傢伙。總有那麼一群人,沒啥本事不說卻在衙門有那麼一星半點關係,時常能從衙門接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賺些銀子養家餬口。
以工代賑這麼大的工程,衙門裡那些官吏還不可盡的安排自家窮親戚,進入各大工程營充當小頭目和管事之職。
工程營的薪資都是日結,每日裡的流水就有近萬兩,其中能夠動手腳的地方實在太多。吳可這裡看得緊,但凡抓住在銀錢上手腳不乾淨的,輕者直接清理出工程營永不錄用,重者該判判該打打決不留情。
而且監督的人手不是總督衛隊親兵,就是從軍中拉來的精銳之士,全都是鄉勇隊的老底子,跟江蘇地面上根本就扯不上什麼關係。
可就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