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部分

⒁舛冀�晃���ィ �

“這得替咱們省多少麻煩事啊?”

此話一出引來烘笑一片,之前的凝重氣氛一掃而空。

“你們也不必羨慕湘軍的好命,朝廷對他們的大肆封賞,並不見得一定都是好事!”吳可語不驚人死不休,不等手下一干將校有什麼反應,他自顧自繼續說道:“湘軍現在能有近五十萬兵馬吧,這一次朝廷封賞光掛提督銜的就不下十位,這麼多一品高官怎麼安排?”

“整個大清一品武將的數額就這麼多,湘軍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不是想搶別人飯碗麼?”說起這個吳可就氣不打一處來:“咱們鄉勇隊這邊,可是連一位記名提督都沒有呢!”

這話就很有煽動性了,果然手下一干將校臉色都很不自然。

沒辦法,鄉勇隊崛起的速度實在太快,而且掌權的基本上都是年輕後生,除了吳可這麼一位異數已經難能可貴,想要手下弟兄年紀輕輕全都身居高位,就算鄉勇隊有這樣的強烈意願朝廷也不肯答應啊。

所以到了現在,鄉勇隊總兵近十位,就是沒有提督連記名提督都沒一個。要說吳可手下幾位心腹大將的戰功,一點都不比湘軍大佬少,可惜資歷和年齡是個硬傷,不是想提就能提起來的。

“湘軍掛一品提督銜的武將便不下十位,總兵數量不用多說幾乎氾濫成災!”

吳可挑了挑嘴輕笑著說道:“這麼多高階武將,怎麼分配怎麼安置都是麻煩,弄不好湘軍內部都會自己鬧騰起來!”

不像鄉勇隊這樣組織嚴密的軍事力量,湘軍只是一支鬆散的聯盟武裝,曾國藩作為湘軍的領袖,真正能由他直接掌握和節制的部隊只有四支:曾國荃的“吉字營”一直是曾國藩基本力量;而彭玉麟、楊嶽斌統領的湘軍水師自然為曾國藩馬首是瞻;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衣缽弟子,他所統領的淮軍也能服從“曾帥”的節制;胡林翼、羅澤南統帥的“湖北湘軍”與曾國藩的嫡系湘軍關係最為密切,血緣最為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默契相互支援,同心協力親如一家。

另有新寧人江忠源、劉長佑前後統領的“老湘軍”一直與曾國藩的湘軍有地域之分,但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戰略上仍能良性配合,沒有對抗與掣肘;劉坤一所部湘軍自成系統,卻也能與曾國藩的主力聯合行動共同克敵。

至於駱秉章掌控的湖南地方武裝也時常響應曾國藩、胡林翼的呼號,四面出擊,支援在外省作戰的野戰湘軍,但不受曾國藩、胡林翼指揮,1860年駱秉章以部分湖南地方武裝為基礎編成“入川湘軍”,追擊太平軍石達開部,更與曾國藩的指揮系統完全脫節,但在戰略上仍然是一個遙相呼應的軍事同盟。

也就是說,在對付共同的敵人太平軍時,組成湘軍的幾部人馬大體上親密無間,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那情況就不同了,之前的那點戰友情又頂得了什麼事?

湘軍之所以松而不散,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是維繫這種同盟關係的重要內因。湘軍的重要將領絕大多數都是湖南人,有名有姓的湘軍將領共有156名,其中有130人為湘籍,佔湘軍將領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三。

就是這130多名湘籍將領統帥了五十萬湘系武裝,1863年湘軍的總兵力已達到40萬,僅曾國藩直轄的湘軍就達到12萬之眾,受曾國藩節制的淮軍也有7萬餘人,劉長佑、駱秉章所統領的其它湘系部隊則超過15萬人,到太平天國失敗前夜,湘軍人馬已接近50萬,是此時大清最重要、最龐大的國家武裝力量,同時也是大清帝國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和銅牆鐵壁。

相比湘軍如此龐大的數量,一貫實行精兵的鄉勇隊目前戰兵還沒超過十萬,就算加上後勤人員也就近十五萬人手,比起湘軍如此龐大的數量自然相距甚遠。

怪不得一向奉行人多力量大的朝廷大佬,一下子把湘軍作為頭號防備以及拉攏目標,單單就兵馬人數確實足夠驚人的,更不要說湘軍的優勢還不僅於此。

當時幾乎哪裡有戰事哪裡就有湘軍,湘軍在全國十八個行省中,已遍佈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貴州、四川、陝西、甘肅等十個行省,長江天險也完全由湘軍水師駕馭,龐大的湘軍系統幾乎控制了整個大清江山,其主要將帥曾國藩、胡林翼、劉長佑、彭玉麟、駱秉章、李鴻章、曾國荃等人都官至督撫要職,儼然掌握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就連兩廣和福建,要不是有吳可的有鄉勇隊以及左宗棠的楚軍維持,只怕也處於湘軍的保護之下,成為湘軍控制勢力範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