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打造的紙幣系統崩潰,所以他一直很關注物價水平。
讓拿騷組織銀行會計人員,將市面上最常見的糧食、棉布、絲綢、瓷器甚至木材等一百種消費品和基礎原料價格進行不間斷的統計,作為一種物價指數。
這個物價指數結果顯示從紙幣發行到現在,物價水平只增加了百分之五。這算是很低的通脹指標了,老百姓幾乎感覺不到物價上漲的程度。
拿騷也認為楊潮設計的貨幣體系是有效的。
但是他依然強烈反對在沒有白銀作為儲備的情況下,印刷超額的紙幣供應,哪怕這些是以官府債券作為保證也不行,也就是說,拿騷拒絕印刷紙幣來交換官府的債券。
江南銀行建立三年來,已經收存了兩千萬兩的白銀,但是已經印發了五千萬兩的銀票,其中三千萬兩就是用來購買官府發的債券。已經超過一半紙幣沒有相應的白銀作為保證,拿騷認為已經到了極限。
要知道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銀行,為了維持穩定,一直都不像個人客戶提供貸款,只進行最為保守的存款、匯兌業務,這兩種業務,幾乎沒有什麼風險,基本上印刷多少銀行券。阿姆斯特丹的金庫中就有多少金銀。
正是因為這種超穩定的信用,讓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歐洲的清算中心。
拿騷以荷蘭人的經驗。認定江南銀行存在超發現象,就算是歐洲的私人銀行,也不敢印發超過儲備金兩倍以上的銀行券,否則隨時都會因為無法應對擠兌而破產。
楊潮倒是想用命令壓制拿騷,可是拿騷以辭職相威脅,寧可放棄高官厚祿甚至荷蘭人的利益。也不願意讓他的名譽受損,在堅持認為楊潮錯誤的前提下,他堅決不肯妥協。
楊潮還不太想讓拿騷滾蛋,他在江南銀行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來,已經規範了銀行的會計運作。培訓出了數百名懂得西方銀行業操作的合格會計。
同時開通了松江的交易所,各種貨物以及債券交易都十分活躍,隱隱有超越南京的架勢。
拿騷還幫忙培訓出了一批港口的海關人員,比如估價員、鈴子手等等,完全採用荷蘭人先進的港口管理模式開始試運營蘇松港口。
在還沒有完全榨乾拿騷的剩餘價值前,楊潮還真的捨不得因為髮型一批債券,就讓拿騷滾蛋。
可是不發行債券確實難以為繼啊,這是戰爭時期,不借錢打仗的後果就是崇禎皇帝那種,靠稅收打仗?這也太土了。
明明可以透過借錢,借用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的財富來打仗,為什麼要一次性收幾年的稅呢。就算榨乾了老百姓,也最多收取三五年之和的稅收,而透過借錢,楊潮可以一次性將十年的稅收借到手上,穩妥的操作是和平後慢慢用稅收償還債務,冒險一點的操作,甚至是永遠不還債,只還利息就行。
而楊潮去年才發行了三千萬兩債券,基本上跟當年的稅收相當,沒有超出多少來。
今年的稅收已經達到了三千萬兩,楊潮打算借債五千萬兩,慢慢花出去既能刺激市場,又能獲得充足的軍費和行政開支,可是拿騷死活不肯印錢買債。
可是不發債券的話,楊潮就真的沒錢了。
去年兩千多萬兩稅收加上三千萬兩債券,總共五千多萬兩銀子,看起來很不少了,但是擴軍到了八十萬人,光是一年的軍餉最普通計程車兵就得十多兩銀子,八十萬士兵就是八百多萬兩,而各級軍官的餉銀更多,也是不少於八百萬兩的,這就出去了一千六百萬以上銀子。
還有軍事物資的消耗,一個士兵一身鐵甲成本就是十兩,還有靴子、襪子等換洗衣物,另外還有長槍、鳥銃等武器,雖然只需要給三十萬新兵打造全套的,但是一個士兵一身下來,沒有三十兩是拿不下來的,這就又是一千萬兩出去了。
訓練中的兵器折舊損耗,火藥、鉛彈的損耗,甚至還比打造鳥銃、大炮的開銷還大,這又是一年一千萬的開支。
接下來還有打造海軍戰船,龍江船廠已經給楊潮裝備十艘大海船,以及八百多艘雙桅江船,一艘江船就有五千兩銀子,海船一艘那是以萬兩計算的,還要給上面配上大量的火炮,這又得五百萬以上的銀子,加上水軍的餉銀,戰船的維修等,花在水軍的銀子也少不了一千萬兩。
光是軍事開支就有四千八百萬兩銀子了,楊潮又給官員增加了俸祿,採取高薪養廉的政策,就算大明朝的官吏人也遠比後世比例小,但是一千萬兩銀子還是少不了的。
所以去年弄來的銀子幾乎全都花光了,今年必須再次買債券,否則別說沒有軍餉開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