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屬於侮辱人的一種,可是蘇遊卻偏偏沒有這樣的覺悟。

“做飯嗎?那讓我試試。”蘇遊點點頭以示答應。

在他生活的時代,“君子遠庖廚”這話早已有了新解,或者說,經過了兩千多年以後,原來的那個時代已是人心不古了,他們已經沒有了春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君子遠離庖廚,眼不見心不煩,但肉照吃,多虛偽啊。

蘇遊紮好頭髮,洗淨了手,幾個幫手已經生起了火,他只記得其中一個叫“青荇”,一個叫“紫蘇”;小的不到十三四,大的已過三四十了,她們衣衫簡樸,臉上也沒什麼姿色。

一想到那位爺是楊廣的兒子,蘇遊對兩女的容貌算便心下了然了,——理所當然,按傳統楊廣家是沒有漂亮使女的,為了得到太子之位,楊廣常常穿粗布衣服,使用簡陋的傢俱,就連使喚之人都是非傷即殘,要不就是容貌平平。

而楊廣的次子楊暕,偏偏又是一朵奇葩,不僅飛揚跋扈,還深得父母楊廣夫妻和祖父楊堅之喜。

但兩人的名字,還是讓蘇遊不免罵了那楊暕一句“吃貨”,想想又暗誇了他一句,畢竟,兩人的名字即使是菜名,但也真有出處。《詩經》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已讓人想入非非,或許蘇遊的確是太累了,一夜的忐忑,再加上半天的逃亡讓他失去了太多的力氣。

青荇和另幾個小丫環則在另一邊洗菜,菜色並不複雜,無非菘菜雞蛋之類的,——菘菜,也就是後世的白菜,——令人叫絕的是竟然還有茄子。

“我就做這個吧。”蘇遊指了指那幾個還水淋淋的茄子。

“啊,你認識這個?”青荇的驚訝顯得有些少見多怪。

“這個東西很稀有嗎?在下……在下記得曾經吃過,不過,也許是在夢裡。”蘇遊並不確定這茄子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但的確是記得它和甘蔗的產地應該都是在東南亞,也許是越南,也許是馬來西亞一帶。

蘇遊第一次做紅燒茄子之前,查到過最早記載茄子紅燒法的是《齊民要術》,那本農書寫於北魏,離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在四百多年後的宋初,有個士子仍然是第一次吃到茄子,並稱之為“崑崙紫瓜”。——這充分證明了茄子的珍貴,大概只有上層人物才能吃到。

蘇遊所不知道的是,晉時陶侃與溫嶠平蘇峻之亂時,兩兵匯合之處正是一片茄子田,離現在他所處的年代至少已經近三百年了。

蘇遊一時又想起了《紅樓夢》裡那道著名的“茄鯗”,——“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弧�耍�灰�蝗猓�諧傷槎ぷ櫻�眉τ駝�耍�儆眉Ω�尤獠⑾憔�⑿濾瘛⒛⒐健⑽逑愀�傘⒏魃�曬�櫻�記諧啥ぷ櫻�眉μ漓懈桑��閿鴕皇眨�餳釉閿鴕話瑁�⒃詿曬拮永鋟庋希��允蹦貿隼矗�貿吹募�弦話杈褪恰!�

“你是說,你吃過這南海紫瓜?你還會三種做法?”豫章王殿下難免吃驚不小,今年開春時他在揚州街頭偶然閒逛,碰見這茄子長得奇特,又聽賣花人的一番吹噓,才花了高價買了十多盆,本來以為是罕物,是要敬獻給皇祖父楊堅的,幾個月下來,也吃了幾次,無不是水煮或清炒。雖然沒品嚐出什麼好味道,但他一直堅信能大補,此時聽蘇遊娓娓道來,難免驚詫莫名。

“恩,做這個……這個南海紫瓜,在農書《齊民要術》上是有載的,確是在瓜目下,但名稱卻是“茄子”,所以許多人忽略了,而有些地方,則稱之為‘崑崙紫瓜’。”蘇遊一邊說著,又掰著指頭計算著調料,差點又說漏了嘴,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白糖黃糖一說,辣椒肯定是沒有的,因為辣椒的原產地在美洲大陸,而哥倫布還需要近八百年才能登上歷史舞臺。

十多分鐘過去,蘇遊在楊暕面前表現了幾近完美的刀功,兩個茄子切成了均勻的細條,各種調料準備完畢,接著便是下鍋,這是紅燒茄子的做法,可惜的是兩個茄子實在顯得量少。

另外兩個茄子,早已經被蘇遊埋到了溫熱的灰燼中,上面依然燒著火。只等茄子悶熟,加入豆豉蒜瓣油鹽什麼的搗碎即可食用,這是蘇遊家鄉的土法,也不知何名。

紅燒茄子和灰悶茄子一一做好,眾人從蘇遊的做菜的手法裡已讀到了藝術,何況藝術品又幾近完美呢?楊暕與夫人分食完畢,直呼美味,等到打獵的人回來,蘇遊把一隻小鹿全用來燒烤,還用兩隻野鴨做成了叫花雞。

這些從來只是把動物扔進大鍋裡瘋煮的人,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做美味;吃過之後,大家對蘇遊的稱讚自是連連,而蘇遊也在不斷的嘗菜中填飽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