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地面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得。勾股定律,亦即商高定律也,顧名思義,早在三代之初就已被人發現,離現在大概有兩千多年了。”

蘇遊說完,兩人才恍然大悟似地使勁點頭,而蘇遊透過搭訕,也知道了這位喜歡術算的年輕王爺竟是太子楊廣的次子楊暕,此人生於開皇五年,細算來已經年近十八,封豫章王,官拜揚州總管,沿淮以南諸軍均歸其轄制。

而剛才掐自己人中的小廝則是齊王的貼身長隨尚德,尚德其實一個宮人。——也就是後來人們口中的“太監”,但如果真要掉書袋的話,太監算是高階宮人,就像和尚是高階佛教徒一樣。

“仁壽四年?”蘇遊喃喃自語,重複著他所聽到的年號和今年的紀年,他所知道的是,這一年在歷史上非常弔詭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隋文帝離開了塵世,而楊廣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繼承了大統。

至少,正史上沒給楊廣什麼好臉色,尤其是那非常怪異的權利交接方式。

那麼,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004崑崙紫瓜

不一會,尚德又拿來了第二張宣紙,上面寫的是“雞兔同籠”的問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清腳共五十雙,各有多少雞和兔?”

蘇遊只微微一笑,用筆在自己的本子上列了兩個方程,不到半分鐘就解出了答案,不過這次卻不用他解釋,車伕和尚德兩人見他自信滿滿,除了佩服外自然說不出什麼誇讚的話了。其實,要說起來,這樣的二元一次方程題,只能放到後世的初一課程中,蘇遊不到十歲時已經對這樣的問題毫無壓力了。

大約半柱香後,尚德又拿來了一道三元一次方程的題,有個名目叫“韓信點兵”。——“傳說漢朝大將韓信用一種特殊方法清點士兵的人數。他的方法是:讓士兵先列成三列縱隊,再列成五列縱隊,最後列成七列縱隊。他只要知道這隊士兵大約的人數,就可以根據這三次列隊排在最後一行計程車兵是幾個人,而推算出這隊士兵的準確人數。如果韓信當時看到的三次列隊,最後一行計程車兵人數分別是兩人、三人、四人,並知道這隊士兵約在三四百人之間,你能很快推算出這隊士兵的人數嗎?”

這樣的題當然也難不倒蘇遊,如果不是他故意拖延時間讓出題者不太過難堪的話,他甚至可以在一分鐘之內給出答案的。

不過,蘇遊不再是一個不知世事的孩子了,所以他故意多花了十多倍的時間假裝努力求解這本就不難的題目,以免自己的聰明太過驚世駭俗。

破壞永遠比建設省時省力,好在那位殿下也只是從古書或是道聽途說裡做一回文抄公罷了,也並不算是出題者,當蘇遊一一求解出正確答案後,他的心裡也不免有些撿到了寶的驚喜交加,遂叫停了車隊。

蘇游下得車來,先是到路邊一陣乾嘔,卻並沒吐出什麼東西來,想找水喝時,卻見道旁幾百米外就是河了。而另一邊則有一座幾里見方的小山坡,零落的灌木叢在雨過天晴後影影綽綽,幾十兵丁已經雄赳赳地衝過去圍獵了,留在楊暕身邊的護衛不過四五人而已。

婦女們也相繼下了車,拉圍擋的拉圍擋,擺軟榻的擺軟榻,明顯是要在這渭河邊上來上一場遲來的春遊,可不是嗎?如今的時令都已過立夏了,再過兩個月,就可以秋遊了。

“不知足下還有什麼能耐?”尚德微笑著向蘇遊拱了拱手,楊瑓遠遠地向蘇遊點了點頭表示承認了他的聰明,卻並不招呼他上前。蘇遊當然能理解,無論是出於安全考慮還是因為身份的差別,王子怎會如蜜蜂看見蜜一樣往自己身上蹭吧?

“還有什麼能耐?做飯燒菜算不算?畫畫呢?也許只能算是愛好罷了。”蘇遊沒有告訴尚德,其實他的工作是一個攝影工作者,更多的時候則是在圖片上加上自己的一些旅行隨感發到某些驢友雜誌上。後來有人說,懂攝影藝術的只有冠希老師一人,其餘的只不過是玩器材罷了;有感於此,蘇遊也開始在旅途中增加了寫生和油畫之類的藝術創作。

而在某種意義上說來,他還算是一個吃貨,而對於一個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來說,多少是翻過一些菜譜的。

尚德聽說,只是一笑,蘇遊也並不在意;自又不管不顧地蹲在水邊,用手鞠了兩捧水喝了後開始洗臉。

河水也並不理會他,只涓涓東去,不捨晝夜。

“咱們這裡最好的廚子昨天傷了風,怕是動不了手了,你能否幫點小忙呢?”尚德去而復返,猶豫之後對蘇遊說出這樣的請求。“君子遠庖廚”,這樣的請求當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