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裴清殊刻意叫他們來看的。
他是想讓他們記住; 不好好努力的話; 淪為亡國之君的下場是什麼。
裴清殊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奠定下來的基業,輕易毀在下一輩人的手中。
敬坤和敬亭兩個知道裴清殊的用心良苦,所以最後呼屠吾斯自縊的時候,他們都沒有閉上眼睛; 而是忍著內心的驚懼; 一瞬不瞬地看著呼屠吾斯血濺當場,氣絕身亡。
雖說呼屠吾斯死了,所有人都很高興,不過這還並不是這場戰爭的終結。
幾年前陵川之戰之後,北夏一分為二。以呼屠吾斯為首的一部分人歸順了大齊,而另一部分仍然盤踞在北方嚴寒之地。
儘管現在已然入冬; 北方天氣寒冷,不過裴清殊還是決定一鼓作氣,趁此機會徹底將整個北夏都納入大齊的版圖。
所以呼屠吾斯死後,齊軍並沒有踏上歸途,而是在裴清殊的帶領下繼續向北前行。
他這樣做,當然遭到了朝中一部分人的反對。
他們認為齊國人難以適應北方嚴寒的氣候,會在這場戰爭中吃虧。
裴清殊此舉,是在拿自己和全軍將士的性命冒險。
然而裴清殊為這一戰做了這麼久的準備,當然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除了準備禦寒的衣物之外,將士們在平時的操練中就有“禦寒”這一環節。對於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做好了去往極寒之地的準備的。
不知是不是因為把北方想象得太冷,等他們真的到了那個地方之後,反倒並不覺得那麼冷了。
裴清殊的出現,可以說是打了那些匈奴殘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初選擇叛離呼屠吾斯的那些人,本就是北夏實力較弱的一些部落。這幾年來,他們既沒法兒南下去搶大齊的糧食,又被迫蝸居在北方一隅,生存環境極差。
所以讓他們投降,甚至是屈服,比對付呼屠吾斯還要容易。
等裴清殊徹底收服北夏的訊息從北方傳回長安之後,之前那些勸說裴清殊不要繼續北上的大臣們,都感覺自己的臉特別疼。
事實證明,裴清殊選擇一鼓作氣是對的。
當北夏不復存在之後,和吐蕃苦戰了數月還不分勝負的大宛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他們給吐蕃和大齊都送來了議和書。
要說有些大臣也真是奇怪。當初不讓裴清殊繼續北上的是他們,現在裴清殊贏了,膨脹了的也是他們。
當初反對裴清殊征戰北夏的那些人,現在開始反過來建議裴清殊繼續去征討大宛。要是能將大宛也吞併了的話,那大齊不就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國了嗎?
但裴清殊並沒有接受他們的提議。
裴清殊並不是一個十分貪心的人。或者說,他是一個十分現實的人。
他認為此役能夠解決北夏這個心腹大患,已經滿足、甚至超過了他的預期。再一口氣吞併掉大宛,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他接受了大宛的議和。當然,是有條件地接受。
從此之後,大宛每年都要向大齊進貢馬匹、香料、皮貨和金銀製品等貢品。
這於大齊而言,又是一筆極大的財政收入。
不僅如此,大宛還要允許大齊在大宛開書社、建書院,宣傳中原文化。
裴清殊相信,只要有這些做基礎,將大宛納入版圖,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至於現在,他要履行對公孫明的承諾,回京主持雍定十三年的科舉了。
……
返程路上,敬坤好幾次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忍住問裴清殊:“父皇,兒臣有一事不明。當時父皇明明可以活捉呼屠吾斯,卻並沒有這樣做。兒子想向您請教,您為什麼不下令,將呼屠吾斯活捉呢?”
裴清殊聽了,覺得這是一個和兒子討論政見的絕佳時機。不過他並沒有急著回答敬坤,而是反過來問他:“你是覺得活捉他更好嗎?”
敬坤誠實地點了點頭:“如果將他活捉,帶回長安斬首示眾的話,大齊的老百姓們一定會很高興的。還有,那些向大齊投降的匈奴人,也會對大齊更加順服,而不是……”
裴清殊微笑著問他:“而不是什麼?”
“而不是還有人在背地裡說呼屠吾斯有氣節!他一個亡國之君,有什麼有氣節的!”敬坤頗有幾分氣憤地說道:“還不是先詐降於大齊,又反了大齊,最後沒辦法才自盡的嗎?!”
“你說得有道理。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