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呼屠吾斯再殺了他,的確是最有利的選擇。可朕心裡有一道坎。”
敬坤不解地看著裴清殊。
“今日是我大齊兵強馬壯,將北夏的君主逼至絕境。可若反了過來,是朕和呼屠吾斯異位而處呢?”
敬坤不明白:“呼屠吾斯是匈奴人,是敵人,父皇為什麼還要站在他的角度考慮?難道您不恨他嗎?”
“恨他,但是也理解他。今日若是換做朕是匈奴的單于,為了生存,或許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去為自己的國家多爭取一些東西。既然生是不能由自己來選擇的,那麼死,朕給他自己動手的機會。”
從敬坤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來,他並不是很贊同裴清殊的想法。
裴清殊也沒太放在心上,只是繼續解釋道:“不說朕自己怎麼想,從現實的角度考慮,朕也不想在殺了呼屠吾斯之前,還要羞辱他一番。如你所說,呼屠吾斯若是在大齊被姦淫一番之後,極不體面地死於菜市口,齊人定會歡欣雀躍,可是匈奴人呢?他們要麼會對大齊更加仇恨,要麼就變得更加自卑,齊人也會看不起他們,將他們當成奴隸來看待。然而這不是朕想要的。”
敬坤好像有些明白裴清殊的意思了,臉上的表情變得肅穆起來。
“朕親征北夏,不是為了給自己增添功績,而是想讓大齊免於外患。朕是恨那些不斷擾境的匈奴人,恨潛伏在朕身邊、害死你四伯伯的呼韓邪,恨假意投誠,還想娶朕外甥女的呼屠吾斯,但朕從來不恨匈奴的平民百姓。將心比心,大家都是人,不會因為屬於不同的民族,就低誰一等。這一點你一定要明白。”
敬坤認同裴清殊的這番話,但他覺得裴清殊的做法似乎有些矛盾:“可您前幾年吸納進中原的匈奴人,都圈在了特定的幾個地方。您還是無法相信匈奴人,哪怕他們只是平民百姓吧?”
“在殲滅北夏初期,這是免不了的。甚至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內,這些匈奴人還是會不死心地想要復辟北夏。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你換過來想想,如果今日亡的是大齊,你會不會想要復辟大齊?”
敬坤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
“所以現在,匈奴人還不得不防。不過,這只是這一代人的事情。等到了下一輩,情況定然會有所改變。那些沒有經歷過亡國的匈奴人,從小生活在漢人的土地上,口中說著漢人的語言,不管他的父母再怎麼苦口婆心地勸說,在他的心裡,他就是齊人。所以對於這一代的匈奴人,我們要用,也要防。可是對於下一輩的匈奴人,我們應當投入更多地精力和物資去教育他們,讓他們與漢人同化。只有這樣,大齊才算真真正正地收服了北夏,而不是僅僅得到北夏的土地,就以為自己從此高枕無憂了。”
敬坤聽完之後,沉默了一會兒方道:“多謝父皇,兒臣受教了!”
裴清殊笑著拍了拍兒子的肩:“朕平日裡忙,你得空的時候,也多和你舅舅聊聊這些。他學識豐富,又在朝為官多年,想來定然會給你不少啟發。”
裴清殊這麼說,是因為他發覺敬坤和宋池雖然既是甥舅,又是師生,可兩人好像並不算特別親近。
裴清殊當年和宋堯沒有血緣關係,他還經常去找宋堯請教呢。可據他所知,敬坤和宋池的見面次數非常有限。
敬坤聞言,神色有幾分糾結地說道:“回父皇,舅舅他學識淵博,兒子也想經常向他請教。只是先前外頭有些風言風語,說舅舅是為了……是為了幫兒子圖謀太子之位,所以才頻頻進宮。兒子不想給他添麻煩。”
裴清殊聽了,不禁有幾分好笑地說道:“圖謀?你覺得還需要圖謀嗎?”
第163章
敬坤聞言,不禁驚訝地看向裴清殊。
“雖然朕從不曾向外人明言; 但朕從一開始就屬意於你; 難道你自己還看不出來嗎?”裴清殊忍不住笑道:“在父皇面前; 可就不要裝模作樣了哦。”
敬坤不敢隱瞞; 實話實說:“兒子是發現了父皇對我格外器重,可其他兄弟也都十分出色,兒子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不敢妄測聖意。”
“你是朕的嫡長子,又很聰明上進,朕有什麼理由不選你呢?朕沒有正式立你為太子,只是因為現在還太早了。父皇不想讓你活得那麼累; 成為眾矢之的。”
聽裴清殊這麼說; 敬坤突然覺得心裡一酸。
的確; 作為皇長子,又是嫡子,別說被冊為太子了,就算他現在還不是太子; 敬坤的肩上已經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和壓力; 有時候甚至會壓得他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