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請玉林、木陳兩高僧人禁中講法,而且由玉林以“龍池祖法派”的行輩,為皇帝取法名叫做“行痴”。這是湯斌所知道的。但好佛不一定出家,尤其以萬乘之尊,棄天下如敝展,不顧社稷臣民,遁人空門,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而謠言越來越離奇,甚至說順治皇帝的寵妃,薨於上年八月十九的董鄂妃,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如皋冒闢疆的愛姬,出身秦淮的董小宛。皇帝在五臺山出家,就是為了董小宛香消玉殞,以致萬念俱灰的緣故。湯斌與江南文士,雖不甚接近,卻與汪堯峰極熟;他曾作冒闢疆“水繪園”中的座上客,對董小宛的生平,知道得很清楚,為湯斌談過,董小宛早在十年前就已下世,死時得年二十八,那年順治皇帝才十四歲。

不久,民間傳抄著四首吳梅村的《清涼山禮佛詩》,詩是五言古風,迷離倘。況,不知隱藏著什麼“本事”,而有人說第一首、第二首,都有很明白的線索,第一首開頭是這樣八句:

西北有高山,雲是文殊臺。臺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根栽。王母攜雙鹹,絲蓋雲中來。

雙成是仙女,姓董。所以這一句是切一個董小宛的董字。

第二首開頭是這樣六句:傷懷驚涼風,深宮鳴蟋蟀,巖霜被瓊樹,芙蓉凋素質。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

“千里草”自是一個董字。“萎落”明指身死,而開頭的“涼風”和“蟋蟀”則更指明死的時間。

談到第三首,就更神乎其神了,其中有一段說:路盡逢一峰,傑閣圍朱欄,中坐一天人,吐氣如旃檀,寄語漢皇帝:何苦留人間?

皇帝不留煙火人間,就是已人禪門。但也有人說,這正是皇帝駕崩,未曾出家的明證,“不得留人間”,當然是仙去,所以下面又有:“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的話,房裡是“天駟”,是說皇帝將巡幸某一個地方,而未曾啟闢,突然晏駕。

對於這些傳說,自然有親友鄰居,來問湯斌。他只能就事論事作解釋;心知為非,卻不願肯定地說,到底如何?因為那是妄言。最後,終於明白了真相,是京中來客所談,大行皇帝死於痘。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