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當幾年皇帝,安史之亂還沒結束就一命嗚呼了。
既然李亨可以趁勢而起繼承一統,那麼李瑁為什麼不可以?劉得道認為有可乘之機,再三考慮下,答應了輔佐李瑁的請求。此次安史之亂非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它提前四年爆發了。李亨此時剛剛接觸那些武將,能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援還不一定呢。
二人在這坐高臺上,初步達成了一個協議。一有適當的時機,楊國忠便閃動群臣強行擁護李瑁繼位,到時劉得道便率領數十萬丐幫幫眾負責在長安街頭搖旗吶喊,表示擁戴李瑁,這事並不算太難。
劉得道回到欣園已經是午夜四更了。
。。。。。。。。。。。。。。。。。。。。。。。
關於擁立李瑁這件事,劉得道昨夜或許是喝多了,認為有機可圖,完全沒有想到這事要是失敗了後果很嚴重。大事若成自然是好處接踵而來,但是若是失敗,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了。凡事都要想到它不利的一面。
第二天,劉得道認為不妥當了,急忙叫來了韓空,種沈兩人。決定將李瑁與他協議的事跟他們說了,這兩人足智多謀,或許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聽完劉得道了話,韓空,種沈二人立即陷入了沉寂當中。他們感到事態的嚴重了。
韓空疑惑不解,問道:“幫主,您沒喝多吧,這不是明擺著拉您下水嗎,您真的答應了壽王的要求了?”
劉得道不可否認,當時有美女相伴,喝多了,迷迷糊糊就答應了。
“幫主,您認為壽王有機會繼承大統嗎,他名不正,言不順,不得人心就算勉強得逞,也要受到一世罵名啊,我奉勸幫主還是隔岸觀火為妙。”種沈的話一針見血,刺破了他的痛處。
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李隆基丟下長安數百萬軍民,倉皇逃竄,聲望銳減。李亨就趁勢繼位,因為他本身就是太子,名正言順。
話說飯可以亂吃。但是隊伍千萬不能站錯。劉得道有些後悔了。李瑁現在有什麼?就算沒名分起碼也得搏個賢王的美名也好啊。李瑁卻選擇了自暴自棄,(當然他有苦衷,老婆被老爹搶了,這事誰遇上了都不好受。)本事沒一點,偏偏還有閒情跑去開j院,就算李亨掛掉了,李隆基也不會把太子之位個給他的。可以說,李瑁要什麼沒什麼,跟他混,基本沒戲。
種沈見幫主懊惱的神色,連忙給他出了個嗖主意:“幫主,這事您只是跟壽王有口頭協議而已,事情若是不對勁,咱們可以坐避上觀,置之不理就是,到時候壽王失勢了他能拿我們丐幫怎麼樣?”
“額,這事還真能這樣了”劉得道讚許的點點頭。
談完這話題,韓空轉向另一個話題:“幫主,黃河幫最近龜縮在血殺幫總舵內,高力士大病未愈,我們要不要趁機將他們斬草除根?”
“黃河幫?”一聽這三個字,劉得道想想就頭疼了,黃河幫經歷上一次失敗後,再次龜縮起來,有血魂罩著,丐幫想報復也無從下手。劉得道沉呤問道:“閻變天最近有什麼動向,他有沒有跟高力士碰過面?”
種沈回道:“沒有,不過閻變天最近與太子走的很近,李勇也悄悄的進入京城了”
“啊,李勇?”劉得道不由得失聲叫道:“種先生,命顧非多派人手嚴厲盯住此人”
“知道,幫主”種沈也知道李勇是前太子李瑛之子,閻變天一直對他照顧有佳,這次接他到京師絕對有什麼秘密?這閻變天又跟太子如此的近,到底有什麼陰謀?
幾天後,劉得道又一次接到了李瑁的宴請。事情可沒劉得道想的那麼簡單了,這李瑁可是認準了他了,隔三差五的來宴請劉得道,若是拒絕;他便叫八豔之一親自登門邀請,可謂厚愛有佳。這面子不能不給,劉得道沒辦法了。
李瑁可謂盡心討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每次都有京師八豔一同陪伴。劉得道想拒接都不好意思了,臉上明顯的貼上了李瑁隊伍的標籤,想賴也賴不掉了。
此時,關外的局勢一時陷入了僵持階段。高仙芝率大軍死守潼關,頂住了叛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叛軍只能在關外徘徊,糧餉吃緊,安祿山只好迂迴掃蕩。大唐危倒局面暫時緩和下來了,劉得道或許是多心了。
安史之亂或許沒有相像中的那麼嚴重,他能提前爆發,也能偏離了原來的歷史軌跡了。
' '
三百六三章 戰爭疑雲
南陽城是兩京之外,另一座繁華的城市,農業非常發達,素有京師的米倉之城。叛軍一向是邊打邊劫糧的方式,南陽城正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