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部分

們補充錢糧的好目標。

不過南陽城可不是那麼好打下來的,它牆修建的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各種城防設施齊備,堪稱大唐居安思危的典範,當然,它這個安,還有待商槯。

南陽城牆一律用整齊的石條、石板、石方、石柱等為基,牆體用“三合土”逐層壘成,外圍再砌以青磚。中等型號的城磚一塊就重35斤,由此可見城牆的堅固和建築的艱鉅。

安祿山率騎兵率先趕到城下,仰面望去,不由暗歎一聲:“好壯觀的一座城,這樣高聳的城牆,簡直讓人一看就喪失攻取得勇氣,要怎麼攻陷他,安祿山得費點心思了。”

南陽城牆的正牆高三丈,正牆上還有女牆,女牆上再砌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禦將士的瞭望孔和射擊口,城牆上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望樓,間隔而立。樓頂是重簷九脊歇山式,外有廊柱圍繞,下臨馬道。

這些高高低低的建築在城牆上構築了一道立體防線,可以觀察、隱蔽等等

叛軍前軍中軍出了南陽城下,後軍正源源跟進,安祿山勒馬居中軍。回首望向高大巍峨的城牆,特殊的齒輪狀凹凸相間的城牆外邊,還建有四座孤零零的望軍臺,下邊沒有通道和樓梯,只在臺頂用木板與城牆相搭才能往來,它可以在攀爬城牆的敵軍背後攻擊、策應、瞭望敵情。

安祿山不禁嘖嘖讚歎一聲,所謂的銅牆鐵壁,大概是如此了。

叛軍迂迴殺奔南陽城,此時的李隆基又坐不住了。若是南陽城被叛軍攻陷,大唐的損失絕不亞於東都洛陽。

李隆基心急如焚,他決定派大唐另一位名將哥舒翰率領剛剛集結起來的十萬大軍,趕往南陽馳援。

哥舒翰是突厥人,官拜兩鎮節度使、西平郡王。他的威名超過了高仙芝和封長清,是唯一能和安祿山並駕齊驅的將領。

他曾和吐蕃轉戰青海,屠城滅堡,威震天下。哥舒翰本是抗擊安祿山的不二人選。——但是他老了。不久前,他在浴室內中風癱瘓。此後就一直在長安養病。他再也不是當年那位“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的名將。他只是一個衰朽的老人。

可是現在高仙芝與封常清對上安祿山都吃了敗仗。李隆基不敢再派他們去對抗安祿山了。能鎮守潼關已經是他們的極限,因此他不得不選擇這位老人,也抱有試一試的心裡。

哥舒翰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指揮集結起來的十萬大軍急衝衝開往南陽。南陽離京師不算遙遠,趕的快的話第二天中午就到了。

這個衰老的突厥人帶著浩蕩大軍,有可能是走向他人生的最後旅程。整個大唐帝國的命運託付給了他。

此時的哥舒翰連上馬都非常的吃力了,但他胸中仍然充滿了榮耀——以及榮耀後的悲涼。前方是千丈刀山、萬尺龍潭,而他體內的火焰已經漸趨微弱。他隨時可能粉身碎骨,但至此也已別無選擇。他和大唐帝國一樣,手裡都沒有第二張牌可用了。

前軍探馬迅速遞迴訊息,安祿山坐於中軍大營內。大唐的援兵很快就趕來,他並沒有太大的驚訝和慌亂,反而是笑而不語。眾將不解,一問之下,安祿山道出謎底——圍而打援

要攻入南陽城,安祿山很有信心,但付出的時間和代價肯定不少。況且大唐的援兵只需一天多時間就能趕到,與南陽城守軍同時夾攻的話,叛軍有可能腹背受敵。不過一旦將大唐的援兵打掉,那麼對於大唐帝國的震懾力是驚人的,這也間接照成南陽城內的軍心渙散,可謂一舉兩得。

當安祿山得知大唐援軍的將領是哥舒翰後,立即做出了決定,圍而打援。哥舒翰是軍功赫赫的名將,但他已經老了,打敗哥舒翰,安祿山非常有信心,況且他手中有王牌,近萬的騎兵,這是打敗大唐軍隊的最大優勢。

叛軍殺到南陽後,整個南陽城人心慌慌的。誰都知道一旦被叛軍攻入城內,他們將面臨著被屠殺的命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南陽城軍民到顯得眾志成城,激發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

但是,沒想到安祿山並沒有急於攻城,反而是圍而不打,這讓南陽城守備馬勇非常的疑惑不解。不過叛軍不打,正合他的心意,只要能拖延幾天,援兵已到,南陽城之圍也就解了。

南陽守軍龜縮防守,正合安祿山的心意。他留下一半的軍馬繼續包圍南陽城。同時,他親自指揮大軍加速前進南陽以東的飛圖堡,這飛圖堡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是依山而建的一道關隘,左右是蜿蜒如龍的山脈,距關隘兩里路外各有一道增兵口直達山上烽火臺。

不過由於是太平盛世年間,這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