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之事。調兵需要一個月。他沒時間先去去想太子的事。
再有一個月,他就要出征了。
他真的不放心把京城交給太子。
所以,他把顧延韜先抬到了首輔的位置,再留下朱仲鈞。他在太子面前拔高朱仲鈞的地位,甚至當著朱仲鈞罵太子,就是想讓太子明白:朱仲鈞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皇帝不惜太子的顏面……
太子若是得罪了朱仲鈞,就是得罪了皇帝。
可惜,從今天的事情上看,太子根本沒有領悟到皇帝的意思。也許他領悟到了,但是他根本不怕。
他大概覺得,他的太子之位是堅固而無法動搖的。
他根本不需要討好皇帝。
這點,皇帝既失望又心驚。
*****
晚上,朱仲鈞回了平就殿。
顧瑾之正在等他回來。
皇帝賞賜的玉佩已經送到了。
“……皇帝那邊怎麼說?”顧瑾之讓朱仲鈞放下孩子,夫妻倆說起私密話,“我瞧著賞賜了這麼多玉佩,肯定是晉王的事讓皇帝知道了。皇帝讓你們父子不要再提嗎?”
顧瑾之當玉佩是封口費。
其實這也不假。
這些玉佩,的確是這個意思。
朱仲鈞拉了她在懷裡,輕輕抱著她,才悄聲道:“我去把事情處理了一遍。宮裡已經沒人知道晉王把玉佩賠給彥穎的事,只要彥穎和燕山不說出去……”
顧瑾之心裡微亂,道:“皇帝會不會回過神來,覺得事情蹊蹺?”
“……不會。意想不到,今天這件事,把太子牽扯進來了,他捱了頓罵。”朱仲鈞笑了笑,“皇帝現在滿心都是對太子的不滿,和出征的擔心。他不會有精力留意我的。”
朱仲鈞能在宮裡把事情辦得這麼圓滿,足見他在宮裡有不少的人脈。
顧瑾之想到,在廬州的七年,他每年往京城送的錢都佔了廬州府庫的三成。那是非常多的一筆錢。
如今看來,那些錢都用在刀刃上的。
顧瑾之點點頭。
朱仲鈞就拍了拍她的後背,鬆開了她。
顧瑾之不再提這件事。
晚些時候,太后隱約聽到了一點風聲。
皇帝發了那麼大的火,素來耳目清明的太后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她派人去查。
結果,晉王砸了彥穎腳的事,她沒有查到,僅僅是聽說晉王在御花園遇著了太子,太子發了通脾氣,罵了晉王幾句。
最後,太子就帶著晉王,去了御書房告狀,誣陷彥穎。
太后想了想,整件事的主謀,只怕是太子。
她很生氣。
偷竊,在律令上不算大罪,可是在人格上,幾乎能抹殺一個人所有的優點。彥穎要是背上了偷竊之名,這輩子大概都要低人一等的。
太后覺得,太子和朱仲鈞在朝廷上的矛盾,居然牽扯到一個小小孩子身上,手段既低賤又狠毒。
若是將來太后有絲毫讓太子不滿呢?
他會不會也這樣對太后甚至皇帝?
太子從前那點孝順,都變得無足輕重。
皇太后感覺很寒心。
第429節失戀
發生了這件事,朱仲鈞第二天就向太后辭行,要出宮。
這次,太后沒有再挽留他們。
太后反思,自己對朱仲鈞的孩子們,的確是太過於寵愛。
這份寵愛,讓晉王起了嫉妒之心。
長此以往,平添了怨氣。
太后決定要疏遠朱仲鈞一家人幾分。
孩子的嫉妒,不加掩飾,表現了出來;而其他人的嫉妒,可能深藏在心底,沒有表露。
****
這些日子,顧瑾之懷孕初期的不適,已經緩緩褪去了。
她每天早上有點晨吐,卻不影響一整天的狀態。
她很有精神。
朱仲鈞給廬州去信,讓陳鼎文帶人北上。
陳鼎文晝夜不歇,快馬往京城趕。
到了二月初一,陳鼎文就到了。
朱仲鈞除了讓他佈置別館的防衛,還交給他一項重要任務:教孩子們習武。
這樣,燕山和彥穎都有事做,不至於每天煩著顧瑾之,顧瑾之就有時間安心養胎。
顧瑾之對這項安排很滿意。
孩子們不在跟前,她幾乎每天都在母親那邊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