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嫣屈膝福了福,細聲細氣答:“多謝外祖父關心,曉嫣已經好多了。”
姜玉姝嘆了口氣,“嫣兒天生身體較弱,路途遙遠,小病小痛不斷,待抵達都城,瘦了一圈了。”
“既如此,孩子病著,孝在於心,盡了禮數即可,明誠,快叫你媳婦安排外甥、外甥女歇息!”
姜明誠飛快擦擦眼淚,“好。”他親切招呼兩個外甥,其妻則牽著外甥女的手,前往後院休息,奶孃丫鬟忙尾隨伺候。
靈堂內待了片刻,姜世森便道:“你們隨我去書房,坐一會兒。”
書房遠離靈堂,門窗一關,便清靜了。
姜世森重視公務,“你的丁憂之事,可有訊息了?”
姜玉姝搖搖頭,“尚未得到批覆。”
“奇怪。”姜世森疑惑捻鬚,“奏疏早已呈上去了,為何遲遲沒有迴音?”
郭弘磊推測道:“依小婿猜,估計因為此前沒有女官報過丁憂,全無舊例可循,故朝廷需要斟酌斟酌。”
因喪事日夜操勞,姜玉姝眼睛熬出了血絲,注視丈夫,歉意且不放心,莫名冒出拋棄親夫之感,“如果朝廷準了我的丁憂請求,那麼過陣子,你就得一個人回西北了。”
一個人?
一個人……郭弘磊劍眉擰起,在異鄉時,雖說聚少離多,但全家一直同在邊塞,突然喪母,夫妻又天各一方,丈夫自然高興不起來。他沉默須臾,低聲說:“按制守孝,應該的。無妨,一個人就一個人罷。”
嘴裡說“無妨”,心裡卻鬱懣。
姜世森詫異看著女兒,“你決定留在都城嗎?為父還以為,你會陪正欽回去。”
正欽,乃郭弘磊及冠時,其恩師陸之棟賜予的表字。他年少充軍,驍勇善戰,用姓名闖出了名堂,邊塞民風剽悍乃至粗蠻,尚武輕文,故幾乎人人皆知“郭弘磊”、“郭將軍”,卻少人知曉“郭正欽”。
姜玉姝惆悵無奈,“我們剛搬進新家,婆婆不在了,家務需要安排可靠之人打理,而且,曉嫣病得虛弱,必須請大夫給孩子調養身體。另外,燁兒年滿十五,我們想送他去國子監讀書,看能不能讀出個金榜題名來。”
“哦!原來如此。”姜世森恍然頷首,“雖然你頗有政略能力,但操持家務才是女人的本分,把家務料理妥當,免除正欽的後顧之憂,你們日子過得好,為父便安心了。”
本分?女人除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之外,也可追求其它事業。
姜玉姝早有打算,懇切說:“不過,我在西北有些事情沒辦完,等安排妥了都城家務,快則明年開春,慢則明年年中,得回庸州一趟。到時,兩個小的跟著我探親,懇請父親關照關照您大外孫。”
姜世森納悶不解,“朝廷若是准許丁憂,還辦什麼事?”
“私事。”
“私事?”
郭弘磊簡略告知:“她著了一本書,《西北農桑輯要》,尚未完成,需要實地勘察莊稼作物。”
“著書?你、你又著書?你早年寫的遊記,為父看了,行文不夠嚴謹,措辭也不夠優美,草草印發,居然還敢著第二本?真是不怕人笑話!”
郭弘磊一貫聽不得任何人批評妻子,“那本《西北行》,她原是寫著解悶的,小婿覺得挺有趣,雖有不足,但勝在清新質樸,遂託人印了幾本,誰知竟流傳開了。”
姜玉姝有自知之明,尷尬攥著帕子,“父親批評得很對,如今回想,的確不夠用心,文采平平,甚至看不出什麼文采,貽笑大方。所幸,農桑輯要無需優美辭藻,通俗易懂,實用即可。”
“罷了,你當年十六七歲,年少無知,著書跟兒戲似的。”姜世森端詳女兒,眼神複雜,欣慰自豪且遺憾,第無數次感慨:“但對女子而言,勉強算不錯。唉,如果你生為兒子,為父必定減少許多憂愁。”
“生為兒子?”郭弘磊眉頭緊皺,暗忖:如果她生為男子,我娶誰當妻子?遂脫口而出:“女兒好!女兒有出息,不也一樣能讓父母引以為豪?”
“這倒也是。”
但,假如是兒子,“姜”前便不必冠“郭”了。姜世森捻鬚,遺憾之餘,爽快答應:“人往高處走,國子監內飽學之士眾多,人才濟濟,燁兒理應求學上進。明年你大可放心外出,為父自當留心照顧外孫。”
多拜託一位親友關照自己兒子,母親便多放一份心。姜玉姝起身福了福,“有勞父親了。”
郭弘磊亦站起,“多謝岳父。”
“乾脆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