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怎麼可能維持好整個青州善堂的日常運作?
這年頭糧食產量低,別說災年,就算是豐年都有很多人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活活餓死。一到災年,或者再遇上個天災,就會出現很多難民。這些難民一部分死在災荒中,一部分在事後由官府安排,還能再自力更生,剩下的一部分老弱病殘,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只能待在善堂裡。
即便如此,也並非所有這樣的人都能夠幸運地進入善堂。
杜玉章已經算是好的了,不僅不會貪墨,每年自己還要補貼一點。即便如此,這些善款對於善堂依舊是杯水車薪。
但杜玉章也是有能耐的,雖然並非每個可憐人都能進入善堂,但是隻要是進入善堂的人,他就會保證讓那人吃飽,即便只能吃粗麵饅頭,好歹不用餓肚子。
不過,比起杜玉章的辦法,商錦秀和李淑華顯然更有經驗和手段。這些手段,一部分是商錦秀從書裡學來的,一部分是她自己想的,還有一部分,則是李淑華的想法。
李淑華作為一個女強人,對於善堂裡的那些可憐人,自然希望他們都能夠自力更生,而不是被動得靠官府來養。當然,若是實在沒辦法的,她也不可能逼著人做工,只是儘可能發揮那些人的潛力,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而已。
因為李淑華和商錦秀的努力,青山縣善堂裡不少人後來都離開了善堂,有了自己的家。雖然只是一間小房子,但到底是靠自己養活自己。
擁有這樣的成功經驗,商錦秀和李淑華對於經營整個青州的善堂自然非常有信心。更何況,這件事根本不用她們親自動手,只要制定出細緻的章程,商士功就會交給官府的人去辦。
至於不肯辦事或者想中飽私囊心懷不軌的,商士功自然會趁著這次機會抓對方一個典型。
善堂這種事,只要做好了,就是大功績。不管怎麼說,名聲太好聽了。就算商士功才當上青州知府沒多久,就算肯定有很多人看他不順眼不服他的管束,一旦他告訴這些人可以把善堂經營好,那些人都不會拒絕。
沒有人是傻子,會捨得放棄這樣增加自己名聲和功績的機會。更何況,商士功的辦法還不會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何樂而不為?
商錦秀跟李淑華商議後,李淑華就同意了她的決定,二人先按照經驗粗步擬了一個章程出來。等中午商士功回家吃飯的時候,李淑華就跟他提起了這件事。
商士功已經吃過善堂的甜頭,當初青山縣的善堂就是李淑華幫他經營好的。再說他也希望能幫助那些窮苦的可憐百姓,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好事。
於是下午的時候。他就在衙門裡召集下屬,開了個會跟他們商量這件事。
他剛剛提出來,那些下屬臉色就微微一變,看向商士功的目光多了幾分不屑。這些人都覺得,商士功太好高騖遠了。善堂一直都是個麻煩的差事,皇帝下令開設,就算燒銀子,也不可能說關就關了。
只是這善堂就算是開著,情況卻很不好,每年還得花費很多銀子養著裡面的閒人。即便如此。善堂的情況依舊十分寥落。
這些人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現狀,也可以說是早就已經死心了。他們也並非鐵石心腸,或者說全都是利慾薰心。只要還有良知的人,都希望把善堂給經營好,讓那些無家可歸的可憐人能有個去處。不至於流落街頭。
只是現實早就已經把他們給打擊了,他們對於善堂也根本不再抱有希望。
所以,商士功一提善堂的事,他們就覺得商士功是太急功近利,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因為商士功還很年輕,這些人都覺得他看著不太可靠。
商士功雖然看見了他們的臉色,也猜到了他們的想法。卻並不生氣。他繼續說出自己的計劃,當然,這些計劃都是李淑華和商錦秀商量過後的,是她們曾經在青山縣經營善堂的成功經驗。
商士功說了沒幾句,這些人再一次變了臉色。
站在這裡的人,沒一個是傻子。
商士功的運氣可以說很好。這個位子是他從杜玉章手中接過來的。之前杜玉章還在任上的時候,一些蛀蟲或者沒能力的早就被清理掉了。杜玉章出身世家大族,杜家又忠於皇帝,杜玉章動起手來自然沒有顧忌。
如今商士功剛剛接手這個位子,底下的人都還沒換。即便一些人動了心思。也還沒來得急施展。所以他手下的這個班底,可以說都還算是有能力的人。
這些人都不傻,自然聽出了商士功說的辦法確實不錯。再加上,商士功還說了,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