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士功找到李淑華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商錦秀已經有了主意。首先,她準備以‘一品鮮’的名義。給善堂贊助一批衣服。當然,這些衣服是以‘一品鮮’的名義找人定做的,上面會繡上‘一品鮮’的標誌。
其次,關於藥材方面,商錦秀準備讓商士功直接招標。一來可以試探一下青州商人的態度。二來還能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東西。
商錦秀把這個主意給商士功提了,還提醒他,可以發公告拉贊助。為了支援商士功,打出廣告效應,‘一品鮮’最先表態了。
接著,商士勳也表態了。
他做的是瓷器買賣,善堂要養活人,自然需要餐具。
商士勳原本並不是很想送,他的生意遇到問題,情況非常不好,自然就沒有這個心情。不過李芸香點醒了他。李芸香的話說得很簡單,也很直白,她說道:“老爺,我是個婦道人家,別的事情我不懂,不過,老爺您可想想,大嫂這些年可做過虧本買賣?更何況,一旦老爺您送了東西,名聲自然就有了,生意的問題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商士勳一聽這話猶如醍醐灌頂,很快就想到了其中關鍵,親自帶著東西就送去了府衙。
還有不少聰明的商人,也都從這裡面嗅到了商機,一時間都贊助起東西來,贊助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
還有商人學著古云海,主動放出訊息,願意低價提供建築材料。
就連大夫們也不甘寂寞,一個個主動跑到府衙報到,願意成為醫館的坐堂大夫。
為此,府衙頓時忙得熱火朝天。
而商士勳也很快發現,李芸香的話說得實在太對了,就在他送出東西后,他的名聲就漸漸好了起來!就連鋪子裡的生意也好了!
雖然短時間內效果並不是太明顯,但商士勳很清楚,他這次的劫難已經過去了。
商錦秀的小心謹慎沒有白費。
古云海是個特別小心的人,過往的經歷給了他深刻的教訓,只有謹慎才能活下去。於是第二天東西送出去之前,他又開箱檢查了一遍。當然,這檢查也就是開啟看看東西在不在,有沒有出問題,不可能把裡面的金子全都倒出來,數一遍再放回去。
所以古云海即便已經非常小心,卻還是沒能發現,箱子裡的金子早就被商錦秀換掉了大半,還都換成了堅硬的好不值錢的石頭。
等東西送到某些人的手中,他自然會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商錦秀雖然有了這樣一筆橫財,卻並不準備把這筆金子私吞。正好商士功剛剛當上青州知府,亟需政績。於是,商錦秀便打算用這些金子開設善堂,收留那些沒有去處的流浪兒,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和可憐女人。
同時,善堂每個月還會請大夫開設義診,幫那些看不起病的窮人看病,送藥。
這種事情。商錦秀和李淑華在青山縣的時候就已經做過,不過青山縣畢竟只是一個小縣城,善堂的規模自然不大。
如今的青州城比青山縣大了太多,而商士功還是整個青州的知府。善堂一旦開起來,自然不可能只在青州城裡開,其他地方也要想辦法開起來才行。
這善堂還得以官府的名義開設,而不能以私人的名義開設。不然,誰要是敢如此籠絡人心,就算真是為了做好事,本就疑心病重的皇帝也要陰謀論,覺得這人是想造反。
商錦秀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道理,畢竟現代有各種各樣的慈善基金,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非官方的。她哪裡知道。在古代做個善事都這麼麻煩,一個不好就可能掉腦袋。
那時候,還是李淑華提醒了她,她才明白這裡面的潛規則。
如今,商錦秀已經有了經驗。雖說自己出金子卻要掛上官府的名義讓她有些不自在,可想到當官的是自己老爹,她就一點也不排斥了。
反正這些金子來路不正,用作善款正好。既能幫助那些窮苦百姓,又能夠為商士功增添政績。
商錦秀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就跟李淑華商量起了開善堂的事。李淑華早已經有經驗了,對於善堂並不反對。官府其實開設了善堂。只是資金不足的原因,善堂的情況並不好,裡面收留的人日子過得很糟糕,最多能吃飽,吃的卻非常差。
並非杜玉章辦事不行,他出身世家。對於鼓動那些大戶捐款並沒有好的辦法,即便真的鼓動了,那些大戶也最多意思意思給一點。更何況,皇帝雖然下令讓各地開設善堂,卻並不是一個大方的主。每年稅收中扣除一部分作為善堂的開銷。然而皇帝規定的這個數卻非常少。就那點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