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信賞必罰形象的一種手段。
一路行來,北直隸境內全部戒嚴,商旅皆斷了來往,驛道上來去皆是民壯、兵丁、驛卒等執行戒嚴的兵士。
雷瑾看看整個騎隊臨陣磨槍也差不多了,再練下去也是不可能短期內把戰鬥力提高一大截了,那得需要長時間的艱苦操練和實戰磨礪才可能達到的水準,不是臨陣磨槍的急就章可以解決的。但在雷瑾想來,以之對付組織鬆散的一般流民軍還是可以輕鬆應付的。
即使運氣不佳,遇上流民軍的主力大軍,由於騎隊都是上選的快馬,打不過就跑,避其鋒芒,應該也不致於潰不成軍,畢竟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支騎隊以驍勇的義子府侍衛作為骨幹,控馭得法,也不是誰都可以小視的武力。
雷瑾這才一改前幾天安營野外,在路上遷延不前的勢頭,率領騎隊加快速度向井陘關推進。
太行山由北向南迤邐蜿蜒,山勢高峻,層巒疊嶺,幾無間斷。
而面向北直隸方向的太行東麓更是特別陡峻,險峻難以攀越。
只有一些狹窄的河谷,由西向東,穿過山脊裂谷,成為貫通太行山東西兩方的天然孔道。滹沱河支流綿河橫穿太行裂谷流向冀州平原,其沿河隘道便是“太行八陘”第五陘——井陘道。
作為井陘的東出口,井陘關既是軍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晉、陝、冀三省的交通樞紐和郵遞驛站。
北直隸通向關中地區的驛道之一便是由此井陘道,入山西,取道蒲津,而達陝西。
這條驛道在真定則與太行山東麓的南北大驛道相接,北通薊燕及遼東。
井陘關揹負太行,遙對冀州燕趙平原,扼晉冀交通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馬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