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出擊和作戰間隙整訓來整合理順整個行營軍伍,同時也藉機在行營中推行‘銳士’之制——
據公孫龍的瞭解,在河隴,除了文官武官各有品級勳階,並有各自專門的文官武官學院之外,目前還有一種託古改制的‘士子’制度正在推行,譬如什麼‘吏士’、‘工匠士’、‘農士’、‘畜牧士’、‘大商’等,也都各自有各自的學校,徹底打破了‘士子’這一稱號長期被儒家讀書人壟斷的格局,其中幕府軍伍中就是所謂‘銳士’之制,在河隴的幕府軍團中,除了各級武官軍吏,低階軍吏和士兵中的‘銳士’也已經逐漸成為軍伍中堅之一。
戰國之世,秦能掃滅六國,得獎勵耕戰行二十等軍功授爵之力甚大,秦軍中靠軍功獲得各級爵位者便稱為‘銳士’,是軍伍之中堅。當時齊國精於技擊之術的武士甲於天下,但臨陣卻難敵魏國之‘武卒’,訓練嚴酷敢打硬仗威名赫赫的魏國‘武卒’若是遇上秦國虎狼一般的‘銳士’則又大不如也。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秦王靠的便是秦軍之武官銳士衝鋒陷陣、浴血力戰,憑藉強大的武力統一華夏,遂有中國。
後世歷代,雖然對軍功授爵之制有所沿襲,但是二十等軍功爵制原有的激勵奮發意味多已淡漠,只剩下酬庸賞賜之舉了。
西北幕府的‘銳士’之制其實與戰國之世秦軍按軍功授爵的‘銳士’差別甚大,幕府軍團的‘銳士’借用了這個‘銳士’名號,但與幕府武官階品之制又大不相同,兩者晉級顯然各不相干,各不銜接,自成一體,顯而易見參考了近世以來官、吏殊途的現實。
比如幕府軍團的‘銳士’雖然也可以轉為武官,但就要依循另外的途徑,譬如進武官學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