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方怡的首肯之後,趙立夏就如同得到了赦令一般大大的鬆了口氣,雖然每天被方怡關心的感覺很好,但是眼看著秋收就要到了,一家子人都忙忙碌碌的,他身為一家之主卻整天閒在家裡無所事事,這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最先收穫的是洋芋,當土地被曬得半乾之後,一家子的人就開始挽起袖子挖洋芋了,短短時日,他們已經被洋芋徹底俘虜了,幾乎每天都要吃上不少,雖然都是簡簡單單的煮洋芋和烤洋芋。
方怡並沒有下地,她跟劉三娘在家裡忙活著另外的事,這洋芋可不是收上來就完了,收穫固然重要,但是收穫之後的處理也尤為重要,這意味著糧食能不能在地窖裡安安穩穩地呆到明年這個時候,特別是洋芋這種一個不小心就不能吃了的物種。
對於洋芋,劉三娘是不熟悉的,但是方怡知道啊,收上來之後,先攤開了晾曬一陣子,不能暴曬,也不能見水,要放在背陰通風的地方晾曬個幾天,等表皮的水分幹了之後,再裝進袋子裡,放進地窖裡儲存。
這幾天,大家的心情都好極了,洋芋的產量大大超乎了預料,這種作物實在是實惠,不僅口感好易種植,還不受雨水的影響,那持續了十餘天的秋雨竟然都沒能讓他爛掉,更重要的是它的產量還很高!這簡直是比紅薯還要好的東西了!
等收完洋芋,劉三娘之前準備的大白菜種子也能下地了,到了這時候,才是真正的進入了秋收農忙的時刻,因為地裡其他的糧食也都要開始收穫了,家裡的常駐人口只剩下方怡和趙苗苗了,連趙立年和方辰都跟著下地去了。
方怡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先幫著劉三娘一道做了足量的早飯,等大家夥兒都吃飽喝足幹勁兒十足地下地去了,她才來刷碗洗鍋,給牲口餵食,還要處理那一大片的菜園子,所有的菜全部都拿來做泡菜,另外還要攤曬收起來的糧食,等到中午時分,還要再做一頓午飯送過去,雖然平日裡吃兩頓飯還好,但這一忙起來,肚子裝得再滿也不經耗,起初只吃兩頓的時候,每天下午回來時,大人還能忍得住,但是幾個小的都餓的前胸貼後背,小模樣可憐極了。等第二天起,方怡就開始往地裡送飯了,當然,背地裡也沒少被人說敗家,不過她不在乎,其他人更是沒時間在乎。這一天下來,方怡乾的活兒也不比地裡的那些人少,但她卻一點兒想法都沒有,反而覺得幹勁十足,一年到頭就盼著這一刻呢,就算是累死也願意啊!
趙立夏和方怡兩家百餘畝的田地,秋收起來格外的艱辛,經過之前那一場秋雨之後,所有人的心底對著雨水都有種莫名的恐懼,恨不得能趁著天晴一口氣把所有的糧食都收上來才好。但顯然那是不可能的,所有隻能分配,剩餘的那些洋芋就讓年齡最小的趙立年和方辰去忙活,而其他人又分了兩撥,一撥人多的去收芝麻,一撥人少的則是去收棉花,這兩樣都是經不起雨水的,要趁早收了才行。
棉花是個較為繁瑣的,因為棉株吐絮的時間是不一致的,必須要一趟趟地收,每回只能收取已經吐絮了的,等收過一回之後要等上幾天再來收下一回,不過相對的,也不用那麼趕急趕忙。收回來的棉花要在太陽底下暴曬,曬了幾天後要紮成堆,以方便下雨時轉移。這棉花因為生長地段不同也有好壞之分,在棉株根部貼近地面的地方,那棉絮肯定是不太好的,而棉株頂部向陽的地方則相對要好很多,所以每次採摘的棉花都要分開了放,留作種的自然是要好棉,次一點的也要分離開來,到時候賣起來價格也是不同的。
不過比起芝麻,棉花真心的不算什麼了,收芝麻才真心是個細緻活兒!地裡的芝麻雖然前陣子被雨水沖掉了一些,但總體長勢還是不錯的,尚未裂開的莢密密麻麻的掛在枝幹上,一個個小巧而討喜。芝麻跟棉花一樣,是陸陸續續熟的,靠近根部的地方通常要熟的早一些,越往上熟的越慢,所以不能等到全部都熟了才去收,那時候就收不到什麼東西了,那芝麻得全掉進地裡去了。一棵芝麻桿上有五分之三的莢黃了就能開始收了,收的時候也要格外的小心,得一根一根地割,割完後還要拿到旁邊兒的大竹篩子上抖一抖,把已經成熟了的芝麻抖出來,免得回頭落到了田地裡就可惜了。抖過了的芝麻桿也不能堆在地上,得放在竹筐裡裝著,回頭擱到板車上一起拖回去。方怡第一次看到他們收芝麻的時候,差點兒沒給愁死,這麼大一片,都要這麼收,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難怪芝麻這麼貴!
然而,等傍晚的時候芝麻被拖回到家裡,方怡才知道,白天那些程式只不過是開始而已,後頭還有呢!因為不懂怎麼處理芝麻,方怡就在一旁專心地看著,先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