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時,祖承訓你隨李溢部掩殺城下,突然顯露我軍旗幟,定可殺倭人一個措手不及!”
二人同樣領了軍令。
最後是神機營參將駱尚志,率南軍精銳兩千,攻打南城含毯門。
此外是黃來福率部陪在李如松身旁,作為各軍的預備隊。到時李如松還將親自督戰。務求必克!
至於眾將疑惑,為什麼此次明軍主力只是攻打平壤城的南、西、北三個方向,而不攻打東面呢?
李如鬆解釋道:“兵法有云:歸師勿遏,圍城必闕!我軍主攻平壤城西北南三面。而弛圍東面,使其無固守之志。可於城東二門沿江處多設火炮,待倭人敗退後渡江時,以炮火擊之!”
眾將歎服,而這個決定,也是李如松吸取了寧夏之戰地教訓,事後證明了他這個做法地明智。
李如松指揮若定。氣定神閒,一道道軍令如流水般分派下去,各將都是大聲領命。此時朝鮮國大臣柳成龍也是侍立在旁,聽李如松這樣佈置,他又喜又憂。喜的是李如松指揮周全,光復城池有望,憂地是
他對李如松道:“李提督,小臣有一言,不知敢講不敢講!”
李如松淡淡道:“你說。”
柳成龍施禮道:“天兵霹靂雷霆,倭人定是望風喪膽,只可憐我平壤城內尚多朝鮮臣民,只恐兵火到處,玉石俱焚,小國百姓死傷者眾。還望李提督憐惜。”
李如松不耐煩地道:“你事好解決。柳成龍,你可自制一面大旗。用諺文上書: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即可。”
當時朝鮮國士大夫、貴族等人皆以說漢語,寫漢字為榮。不過普通的朝鮮國百姓,還是說朝語,並書寫世宗創立的諺文,為當時普通朝鮮百姓的文字。
柳成龍大喜,道:“多謝提督大人,小臣代平壤城民眾謝過大人了。”
最後李如松厲聲道:“攻城之時,各將務必全力以赴,有畏縮不前者,定斬不饒!”
各將都是抱拳轟然響應,帳內一片衣甲之聲。眾人明白李如松的手段,並不是隨便說說而以,如不認真攻城,李如松真會將他們當場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在李如松佈置的時候,在平壤城內,卻是一片的死氣沉沉,恐慌的氣氛蔓延。
平壤城行轅內,小西行長身上穿著包鐵鎧甲,上頭戴著前立桃形盔,鎧甲外面套著紅色地陣羽織,只是默默地看著眼前的地圖。
在他的下首,遠藤又次郎和大村純忠二將同樣一左一右跪坐一旁。二人頭頂牛角盔甲,一副標準的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打扮。此外還有一些部將武士們環立在旁。
身為第一軍團地副將,遠藤又次郎年近五十,頭髮花白,神情陰鷙。他是日軍中有名的使用鐵炮高手,在日本內戰時期,遠藤又次郎奉命去襲殺家親,只用了一顆鉛丸便瓦解了一萬五千人的攻勢。
而大村純忠,這人也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另類。與小西行長一樣,他也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喜好西洋蘭學,成為了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個天主教大名,還力促長崎開港,派遣天正少年遣歐使團等,也是一時之奇。
不過他的相貌讓人大跌眼鏡,又矮又小,怕身高只有一米五。厚重的甲冑穿在他地身上,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行轅內一片壓抑,小西行長默默想著,由於朝鮮國水軍的阻截,國內的給養遲遲不到,城內的糧食不多了,很多士卒生病,士兵們地厭戰情緒大,加上唐人大軍壓境,士卒們就更是恐慌。不過自己身為關白大人的親信,自己第一軍團也是入朝大軍中精銳的精銳,雖是種種情況不利,但自己不能放棄。想到這裡,小西行長眼中透出了精光。
正文 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7…20 0:00:07 本章字數:3599
在整個平壤城中,日軍總兵力約有一萬八千餘人,加上五千人的朝鮮新軍,合計兩萬多人。最後,按小西行長的部署,平壤城的守衛中,日軍以重兵扼守城的西北方位。七星門、小西門,普通門等地,均有三千人以上的日軍把守,配備大量的火槍弓箭等。
在城的東面,小西行長判斷明軍不會進攻,所以沒佈置多少人馬。最後是在城南的南蘆門、含毯門中,則是有五千人的朝鮮新軍把守。餘下由小西行長親自帶領,作為各門的預備隊。
佈置完後,小西行長的自信心又回了來,根據他獲得的情報,明軍火槍的威力遠遠小於日軍的火槍威力,以一些火銃及弓箭,想要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