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平壤這樣的堅城,他們最終只能望城興嘆。當然,這是日軍整體忽視了明軍的火炮情況下。小西行長相信自己,只要穩守穩打,固守待援,最後勝利必將是屬於他的。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日。

清晨,天氣還是一樣的寒冷,不過平壤城內城外,早己被大戰前來臨的緊張氣氛所籠罩。此時,明軍己是整隊出營,個個披掛整齊,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城西外之地。

此次援朝的四萬餘人中,大部都是遼東鎮,宣府鎮,大同鎮的騎兵,依明時軍隊情況,騎兵都是披甲。各鎮騎兵中,不論是士兵還是軍官,個個身著八瓣帽兒鐵尖盔,身披連環鐵甲,每人都是外形威猛。而且他們長年與蒙古人作戰,都是各鎮精選而出,可說都是驍勇之士。

特別是遼東鎮的遼東鐵騎,更是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就是騎兵全持火器三眼銃。三眼銃,以精鐵打製,有三個銃管,捆焊在一起。射擊時可連繼發射,二十步內,火力強悍。由於三眼銃銃管短,銃膛大,所以很少有炸膛的危險。在馬上連繼三輪射擊後,對面的敵人。很少有不垮的。

就算敵人還不垮,雖說遼東騎兵人人配有腰刀,但似乎他們很少用。因為他們的三眼銃中都安裝有長長木柄,使整銃達兩米長。在射擊完畢後,他們掄起三眼銃,就可當狼牙棒使用,誰被他們砸一下,不死也要去半條命。唯一缺點就是三眼銃射程不及步弓遠,而且遇到下雨天氣。真的只能作純狼牙棒使用了。不過遼東騎兵中,也相當一部分人配有弓箭。

黃來福看了後,很有感想。心想自己回去後,也可嘗試一下這樣做。

此外,惟忠部領的浙兵,一身赤紅的鴛鴦戰襖,手持狼筅,長槍,鳥銃,藤牌,長牌等各種兵器。站在佇列中,也是非常引人注目。還有來自福建地三千藤牌兵,每人左手中套著近兩米高的藤牌,這種藤牌是特製材料做成,完全可以擋住任何火銃的射擊,只是怕火炮的轟擊。他們的右手中拿著長刀,腰間還彆著十把闊口投刀,遠看過去,他們在密密層層藤牌的遮掩下。就如一座藤牌地城堡。

還有來自山西鎮五寨堡的軍隊,也是牽著馬,軍將全身披甲,整齊而嚴肅地排列著,旌旗獵獵,如雲般的隨風飄揚。顯示出一般強烈的肅殺之意。

各色地傳令兵。巡視旗來來往往。不時傳著中軍提督李如松地各種命令。各陣中充滿了緊張之色。不過除了大戰來臨前地緊張外。各陣中地明軍士兵們。人人臉上還有一種明顯地興奮之意。

因為昨日時提督大人早己傳下命令。此戰有先登城者。賞銀五千兩。五千兩。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自然是讓各軍將們興奮不己。人人想著奮勇。雖說提督大人昨日還特別強調。此戰只可向前。不可停下來爭搶割取倭人地首級。有點美中不足。不過有這些賞銀。那也夠了。

在中軍位置。李如松仔細地打量城頭地動靜。那上面。滿是日軍各樣迎風招展。繡著各樣醒目軍徽地軍旗。可以看到那邊密集如林地竹矛。還有各樣手持火銃地日軍鐵炮手。正如臨大敵地看著城下地明軍們。

“倭人看來己是準備好了。等會將會有一場惡戰吧!”李如松心想。

此時。小西行長正在城西各門督戰。果然按他昨晚地佈置所料。唐人大軍。主攻方向就是這裡。這讓小西行長心下寬慰。自己一晚地忙活沒有白廢。

在城頭上。小西行長戴著前立桃形盔。身穿厚厚地盔甲。只是凝神地看著城下地唐國大軍。他地身旁。站著幾個穿著沉重又紅紅綠綠地豪華鎧甲地日軍將領。這些華麗地盔甲。罩在他們普遍身高不到一米六地身上。頗有滑稽之感。

除了這些大將外,他們的身後,還有眾多的旗本親隨,鐵炮眾,黑衣母眾,赤衣母眾等人。除了這些人外,城頭上就是密密麻麻戴著圓錐形陣笠的普通日軍士兵了。

旗本算是高階武士,每人裝備有鋒利的武士太刀,不過這些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裝備得起鐵製鎧甲及馬匹跟馬具的。日本還是太窮,就算是幾萬石的大名,一般只養得起幾百人地雜兵,沒有大名會給手下的武士雜兵發放良好的盔甲。

西行長算不錯了,身為豐臣秀吉的親信,他率領的第一軍團是侵朝日軍中精銳的精銳,裝備最好,高階武士中,大多配有鐵甲。普通的武士,還有一些弓組頭,鐵炮足輕,也配有一些足輕胴(皮革鐵質鎧甲),或是皮甲和紙胴。至於普通的日軍士兵,自然是什麼盔甲也沒有了。

至於此時日軍的編組中,一般以備及隊來分。一備為六百二十八人。其中騎兵約有五十人,步兵三百九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