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戰讓袁崇煥對我刮目相看,雖然這次我沾了些便宜,袁崇煥沒有充分的準備,但是對於我的新戰法和防禦措施他還是很欣賞的,並且回去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就行了大量的改良。

少了這個後顧之憂後,我全身心的投入到遼東的土地改革和重建工作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最主要的還是缺銀子缺糧食。為此我不得不向鄧家為首的艱難財閥求助,鄧希賢第一個從朝鮮過來幫我打理日常事物,他果然是理財的好手,糧食的調配劃撥,銀錢的支付都弄得井井有條,最主要的是隨著鄧家為首的江南財閥入住遼東,這塊昔日的不毛之地此時煥發了勃勃生機。

大量的商人直接由登州坐船抵達遼東半島將各種貨物運到這裡販賣,我也趁此機會和鄧希賢合作,兌現在朝鮮發行的土地債卷以及發行新的建設債卷。

土地債卷的兌現極大的增強了政府的信譽,有利於建設債卷的發行,而債卷的兌現又吸引了朝鮮大批的移民跋山涉水來開墾這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此時朝鮮民間有很多閒散資金,發行債卷無疑是最好的收集這些資金的好辦法,募集來的資金又重新借貸給遼東的漢民,讓他們用來恢復生產,並且規定以土地所產的形式分多年償還借貸。由於遼東地廣人稀所以漢民所分發的土地往往是每戶十數頃,加上遼東地力肥厚,少旱澇災害,年末的豐收是可以預計的。所以農民用來償還政府的農產品將會大大低於市場價格,以此來充實府庫,給養軍隊將會大大的節約成本,所以是件一本萬利的好事。

如今在朝鮮通往遼東的主要道路上經常會看到川流不息的商旅,朝鮮成為了一個大的來料加工廠,他將江南的蠶絲和棉花經過加工製成絲綢和布匹銷售到日本以及遼東,再從遼東收購皮草、人參、東珠等土特產直接販運到江南及海外。這種商業活動直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也活躍了瀋陽的市場。

其實從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就間接的促進了遼河地域的經濟開發。他注重採獵經濟,發明了人參煮曬法,使部民獲得厚利,“滿洲民殷國富”。他關注採煉業,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始炒鐵,開金、銀礦”,開始較大規模地採礦、冶煉。他尤為重視手工業生產,包括軍器、造船、紡織、制瓷、煮鹽、冶鑄、火藥等。明朝也稱其“製造什物,極其精工”。努爾哈赤對進入女真地區的工匠“欣然接待,厚給雜物,牛馬亦給”。他曾說,有人以為東珠、金銀為寶,那是什麼寶呢!天寒時能穿嗎?飢餓時能吃嗎?收養能製造出國人所製造不出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寶。

正是他這樣的前期工作,才給遼河地區的開發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很多礦山以經探明,省了我不少的事,皇太極丟失遼東這個女真人立足的根本,實在是會讓他老子女兒哈赤氣得從棺材裡蹦出來罵他的。

這時的皇太極也不得不在蒙古高原上艱苦的進行二次創業,遼河的經驗和基礎也給了他不少借鑑,據說他在河套平原發展的很快,因為徹底的擺脫了我的糾纏和威脅,並且得到了蒙古人的支援,他做的也算是有聲有色,從某種角度講他這是因禍得福了。然而崇禎今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皇太極在河套安家,當然是缺什麼都到關內去索取了,漫長的邊境線,匱乏的兵力,年久失修的城牆,根本就無法阻擋八旗,太原、大同等地先後多次被洗劫。

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建設,一座新的瀋陽城拔地而起,房屋井然有序,將瀋陽分成各區,西區是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主要駐紮軍隊,我的平房式防守也在這裡的得到了最深刻的體現,錯落有致軍營幾乎都是按照袁崇煥改良我的理念後構建的,這裡僅駐軍就可以達到十萬之數,構成了瀋陽最堅實的堡壘,整個營房區寬度超過數百米,長度綿延數里。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營房都密密麻麻的緊挨在一起,百米的寬度中間有一條數十米寬隔離帶將營區分為東區和西區,西區用來駐軍防守,而東區則是主要用來貯備軍用物資,並且作為戰略縱深以備不時之需。

瀋陽的北區直接面對遼陽、鞍山、本溪等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和鋼鐵陸陸續續的從這些地方運抵瀋陽沒,作為瀋陽的重工業區,這裡將陸續建立一系列的軍工廠(這時的條件只能算是作坊);而東區作為商業區,將主要提供不同型別的服務;南區才是居民區,瀋陽城內的大部分居民將在這裡居住。新城不但進行了職能上的規劃,也進行了排水排汙設施的嘗試,各種明渠和暗渠在城內縱橫交錯,如此一來將避免大規模聚居所帶來的瘟疫和疾病的威脅,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上下水道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