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部分

許多鹽場,出產了這麼多食鹽,總得銷售出去才行啊,而且,聽說應天府缺鹽,我這不是為了應天府的百姓,送些鹽過來嘛。”

“張公子讓你來,就只為送鹽這點小事嗎?”朱元璋問道。

糟糕,士信一驚,剛才被繞進去了,自己剛才那麼一回答,表示自己是受了大哥的安排才來的,聽他口氣,大哥安排自己來,運點私鹽是幌子,還有別的目的。

什麼目的?刺探軍情?士信知道,朱元璋這麼問,肯定是別有用

“朱公子,你可不知道,這送鹽可不是小事,鹽場裡面堆積了那麼多的食鹽,我們大哥整天頭疼得不得了,所以,只好四處想辦法,借貴寶地行個方便啊。”士信說道。

“可惜啊。”朱元璋說道:“要是提前和我打了招呼,憑著我和張公子的關係,完全可以網開一面,但是,你大哥也是帶慣兵的人,知道令行禁止的重要,我真是得痛下殺手啊!”

呸,要是真想殺了我們,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士信知道,對方這麼說,就是有商量的餘地,想要漫天要價罷了。

“來人,將他們押入大牢,等候發落。”朱元璋說道。

士信扭過頭,向下走去,知道朱元璋在打什麼鬼主意,總之,自己這幾個人,暫時沒有危險。

朱元璋望著幾個人下去的背影,一個完美的計劃,在他的腦海裡逐漸形成。

第三百四十三章 士信被抓?

至正十四的春節,終於來到,今年的杭州城,辭舊迎新的氣氛各位地濃。

往年過年,因為有蒙古人這個統治階級在,群眾們根本不敢過分熱鬮,否則的話,被蒙古人看上眼,想跑都跑不掉,未婚還是已婚的女子,蒙古人只要看上,就不會放過。

所以,在以前,百姓們最多在大門口掛個紅燈籠,就當是過年了。

而今年,趕跑了韃子,張士誠的部下又紀律嚴明,懲治了許多憑藉權勢就為非作歹,禍害百姓的大戶,人人都可以伸張正義,所以,這個年,過得格外的熱鬧。

除了家家戶戶的紅紅的大燈籠,街上的舞獅子,看花燈,都體現著與北方民俗的不同。

張陽卻一直躲在行省衙門裡,他要忙的事,還有很多。

既然已經有了正式的政權,成了一個行省的首腦,那麼,管轄下的這些地方,各級官吏,都得由他來指派,不是朝廷不想派,張陽肯答應嗎?這可是他的地盤。

各地的縣尹府尹,部分從弘文館裡面選拔,部分從各地的威望高中的人中選拔。

除了各地的官員,他的行省中樞各級官員,也都得有人安置,這樣才像個行省的氣派。

元朝官制,行中書省,每省丞相一員,從一品;平章二員,從一品;右丞一員,左丞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甘肅、嶺北二省各減一員;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都事二員,從七品;掾史、蒙古必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設員有差。舊制參政之下,有僉省、有同僉之屬,後罷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於擇人·故往往缺焉。

張陽開始簽發了委任命令。丞相沒有,平章暫缺,右丞也不設,所以·最大的官職就是他這個元朝封的行省左丞,正二品。

參知政事二人,分別由施耐庵和劉伯溫擔任,總管各種政事,施耐庵偏向軍事,劉伯溫偏政治。

郎中二人,分別由李善長和羅貫中二人掌管·李善長主管農業和後勤,羅貫中主管情報收集,包括軍事情報和各地的民情。

都事二人,由士德和士信擔任,還是主管自己的工作,士德監督鹽業製造,如今可以擺到明面上來了,士信帶著一個百人隊·主管鹽業的銷售。

其他各個官職,皆有安置。

除了這些,張陽還設定了武備寺·由焦玉擔任指揮使,還是在基地,負責部隊的軍事裝備。

還有官營的造船廠,給了祖晴一個正四品的官職,這樣,她在協調各方面關係的時候,會比較方便。

而軍隊,仍然按目前的方式駐紮,在江北,主要是湯和的軍隊和新訓練的軍隊。在平江·主要由士義防守,杭州已經成了新的大本營,由他的本部負責,其他的營,已經分散到各個地方駐守。

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危險性·那就是,沒有多餘的力量當作後備支援力量,一旦某地出現戰事,臨時抽調,就會有延後性,不過自己已經和朝廷達成協議,暫時還不會有過多戰事,而常遇春新訓練的部隊完成之後,就是一支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