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聾,將門前老樹劈下一根粗幹,連大地也跟著震顫起來。虛掩著的門被狂風吹開,發出砰然撞擊聲。呼嘯而過的氣流捲起櫃上紙筆等物,滿室紛飛。一個人影,跌跌撞撞撲了進來,而後倒在地上。
“啊!”
“關門,掌燈。”
聞言搖光手忙腳亂地關上門,將燈點亮,交到李淳風手上。燈光照耀下,一名男子俯臥在地上,衣衫斑斑點點都是血跡。將人翻過身來,搖光不禁驚叫:鮮血從那人口中汩汩湧出,掰開他的嘴,口中竟是空的,舌頭已被人剜去。
貞觀三年,東突厥內亂已成。頡利可汗之弟突利密遣使臣與唐協商,朝中大臣皆知皇帝攻打突厥的決心已下。中原與突厥交戰的歷史向來敗多勝少,而前年剛剛發生過的便橋之盟令人記憶猶新,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預測籠罩在一片懷疑和悲觀的氛圍之中。
朝廷敕令就在此刻頒佈:以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總管,幷州都督李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又以此前被招喻,受封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徵集軍隊十餘萬,分道出擊突厥。命令頒佈之日,朝野譁然。頡利可汗曾派遣使臣要求和親,卻被皇帝斷然拒絕,此時又有人舊話重提,認為天下初定,國庫猶虛,討伐突厥尚不是時候。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倒不如以子女玉帛求得暫時和平。如此這般的陳詞令皇帝龍顏震怒,他一生功業戎馬中來,對於戰機的把握最有心得,突厥兄弟內訌,在他看來正是最好機會。於是一番怒斥之後,主和之議再也無人敢於提起。此刻,十萬大軍正晝夜兼程,向京師彙集,唐朝立國以來,與突厥最大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一場戰役即將打響。
就形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