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對永曆是沒有什麼感情的,這番說辭一半是因為魯王朱以海執意,一半也確實發自肺腑。朱永興的一番作為。屢立奇功,確實已經凝聚了眾多人中興的願望。而且。當著魯王的面兒勸進,也是魯王為他所做的鋪墊。魯王既要做個閒散王爺,便希望自己的舊人能有個好前程,如此表示,也算是解除張煌言身上魯王系的烙印。
朱永興知道張煌言的為人和品格,話既從他嘴裡說出。可見並不是作偽。但現在他還得做出姿態,便笑著搖頭道:“茲事體大,不可不慎。感謝皇叔,感謝張尚書,此事且放放。先圖中興為要。”
魯王朱以海沒有再繼續勸說,他的態度已經表明,如何操作,便是朱永興的事情了。勸進,那也是有規矩,有程式的,哪能一說便厚著臉皮答應。
歷史上篡位之君每假“禪讓”﹑“受禪”之名奪取政權。當讓國“詔書”下達後,又故作遜讓,使朝臣再三上表,勸其登基,然後即位。比如曹丕代漢。亦有外族入侵﹑皇統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即位以繼承皇統者。土木堡之變後,景帝登基,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便是一例。
魯王朱以海等人走後,朱永興沉思良久,對機要室主任查如龍問道:“諸事可安排妥當?”
“回殿下,俱已完備。”查如龍有點小興奮,擁立之功啊,自己也算是開國功臣了。
“那便等各地的回信吧!”朱永興如釋重負地一笑,自己用奮鬥積聚了人望,建立了功績,收攏了文臣武將,終於到了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的時候了。
而登基即位不僅是朱永興個人事情,更能讓手下的文官武將放下心來,不必顧慮永曆哪一天回來,又會是新人換舊人的戲碼。甚至平民百姓也會很安心,不會對現行的惠民政策有朝一日會因為永曆回來加以廢止而憂慮。
巡狩緬甸,永曆已失中外之望。朱永興則以努力奮鬥打下了根基,到現在雖然還要弄出個名義,可也算是水到渠成,比較容易的事情了。
。
重慶。
匡國公皮熊已前往南京,水師一部溯江而至,成立重慶水師,暫歸鎮朔軍調遣。在重慶周邊地區的軍屯開墾已經著手準備,很多湖廣降兵被運來填充四川,重慶官員都予以妥善安置,以後他們的家眷也會被接來,從此成為紮根蜀地的四川人。
如果明軍現在渡江北進,保寧被攻克的希望很大。但參謀總部和朱永興都覺得此時攻取並不是最佳選擇,蜀王劉文秀兵敗保寧的教訓還在,便是因為急於進取,厚重不足。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清軍已被堵扼於保寧一隅之地,能守住保寧即已自慶,沒有發動反攻的可能。明軍暫緩直攻保寧,而在加強對該城清軍戒備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經營四川,設官安民,招集流亡,聯絡土司,加緊屯田,儲備物資,並連通與成都的陸路聯絡,便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就軍事而言,收復重慶之後鎮朔軍同討朔軍、伐朔軍已經聯成一片,可以動用的兵力大大增加,在適當時機協同作戰,不僅收復保寧易如翻掌,繼續北上陝西漢中亦是前景樂觀。
說到底,這種穩妥的佈置還是侷限於糧草物資,對此李定國是清楚明白的。整個戰場是一局棋,對四川的物資供應已經非常優厚了,他也不好再要求太多。只要一年,只要一年,重慶周邊的屯墾,再加上成都的支援,鎮朔軍便會具有北上攻掠陝西的戰略進攻能力,而不是隻能攻取保寧。
就在李定國躊躇滿志,期望著金戈鐵馬、縱橫甘陝的時候,朱永興的秘使已經來到了重慶,所攜的密信立時令李定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吾欲稱帝,汝看如何?信中的意思很明確,措辭風格很象後世的競選演說,自信而不狂妄,有實力卻不盛氣凌人。總之,就是說明“我能行”,“我比永曆強”,“我會興復華夏”,“我會讓大家有好的前途和未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六章 勸進風潮
朱永興算是直言不諱了,連如何策劃都坦承相告,這既表明了信任,又讓李定國對永曆的將來能夠安心。
“遙奉今上為太上皇,以殿下的仁厚和自信,今上應不會有被鎖南宮之事。”心腹幕僚高應雷雖沒給出直接建議,但傾向性還是很強的。
景泰帝登基,第二年接回被瓦刺俘虜的英宗,並從此將英宗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七年裡,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
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