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不敢出戰;信郡王董鄂膽小如鼠,聽聞明軍長江水師沿江西進,竟躲在江寧不出。
朱永興的王旗出現在對岸松滋,軍隊也源源而至,江上戰船雲集,立時嚇得勒爾錦等滿將閉門不出。急報頻送,哀求援兵趕來相助。
其實,朱永興帶來的只是嶽州抽調的殄朔軍一個師,以及從黔省一直擔任保駕護航的靖朔軍一個師,總兵力不足三萬。而他大張旗鼓的原因是為徵朔軍作掩護,以便徵朔軍由下游城陵磯渡江,從東面包抄荊州,也切斷荊州與武昌的陸路聯絡。
依江作戰,水師最要,此時便顯露無遺。因為有強大的水師威懾,沿江據點便無需重兵防守,清軍也不敢輕易渡江來攻。否則,即便能奪取明軍所佔據的南岸據點,只要被水師截斷退路,便只能是覆滅的下場。
這個時候便能看出歷史上吳三桂的愚蠢,或者說是鼠目寸光,全無氣魄了。佔領嶽州後,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嶽州城內外構築防禦工事:在城外陸路一面,挖通三道壕塹,築堡壘,設陷坑、鹿角、挨牌,以阻止清步騎兵攻城。在洞庭湖峽口處,攢立梢樁,以阻止清水軍船隻進入湖內,守備相當嚴密。(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
在朱永興看來,有那個時間和精力,為何不以攻代守,徹底掃蕩長江以南、嶽州上游的清軍,以盡握長江天險?當時歸降吳三桂的長沙水師在實力上不算強,但卻足以壓倒剛剛在荊州籌建大本營的清軍。何至於在嶽州等清軍雲集,被動防禦清軍奪取嶽州的屢次進攻?
荊州在望遠鏡的視野中逐漸清晰,該城南門外五里即是長江,一道大堤擋住了滔滔江水,保護著這個地勢低窪的古城。
“荊州最怕決堤,如決江水則荊州清軍盡為魚鱉,但是——”朱永興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放下望遠鏡嘆息道:“我們是王師啊!”
荊州為防江水灌城,在東、南、西三面皆築有長堤。因此,它是最怕決堤放水的。而清軍以此為大本營,實在是和當年的康小三一樣蠢,看著地圖瞎指揮,只不過吳三桂更笨,以致讓康小三僥倖獲勝。
歷史上的吳三桂尚且顧慮到該城十數萬生靈,不忍心決堤,水淹清軍,殃及百姓,而拒絕了屬下“決荊州大堤,必破荊州”的建議,朱永興自然也不敢因此而背上千古罵名。
巡查荊州,朱永興自然是乘坐長江水師總指揮陳上川的旗艦,船大且炮多,是長江水師中最威猛、安全的戰艦。此時在艦上的還有荊國公王光興、臨國公李來亨、宜都侯塔天寶等人。
聽到朱永興自言自語地說到水淹荊州,眾人都不敢接話,等朱永興說到王師,不可決堤的話,興平侯黨守素剛張了張嘴,馬騰雲便伸肘碰了他一下。對他輕輕搖頭。
說到水攻,評書上津津樂道的是關羽水淹七軍,而李自成水淹開封則是一場人間悲劇。作為大順軍餘部,他們豈能不知道此事。對於朱永興話中的含意,他們揣摸不透,哪敢隨便答腔。
朱永興觀察了片刻。又詢問了艦上炮手,在江上是否能炮轟荊州,得到答覆後才下令艦船返航。
棄船登岸,朱永興才正式宴請夔東的諸位將領。作為朝廷所賜封的夔東的首領,鄭王劉體純正和郝搖旗在竹溪、竹山一帶阻擊甘陝清軍,現在前來會合攻打荊州的便以臨國公李來亨為首。
“沒想到形勢變化如此之快,孤原來以為要見到諸位,還需要不短的時日呢!”朱永興換上了便裝,笑得也很隨和。“來,這第一杯是感謝諸位矢志抗清,牽制了大量清軍,為中興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謝殿下誇獎,末將等實不敢當。”李來亨趕忙代表眾人舉杯謙讓。
“沒什麼不敢當的,功勞擺在那裡,大家都看得見嘛!”朱永興輕輕抿了一小口,然後放下酒杯。說道:“當年清軍大舉進攻西南時,諸位為朝廷解危。進攻重慶以牽制清軍。孤從這件事上便看出諸位是顧全大局,是忠於朝廷,堅決抗清的。”
李來亨等人聽到朱永興提起此事,臉上神情專注,心中卻實是歡喜。
以原大順軍為主體的這支重要的抗清武裝在南明朝廷內幾乎一直遭到歧視和排擠,早在隆武時期何騰蛟、章曠等人控制著湖南全境時。就在駐地糧餉上對其多方進行刁難,後來在永曆朝廷內又受到瞿式耜、陳邦傅、李元胤等人的傾軋。孫可望掌權時,也從來沒有對其提供後勤支援。
與此相比,朱永興算是很慷慨,很公平的了。如今又以讚賞口吻說到舊事。顯然更顯得親切熱情。